
作者:徐锦江
页数:832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473197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愚园路,上海西区一条马路。这条马路并不宽阔,但却也不短,从最东端的静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园附近。愚园路(Yuyuan Lu) 在市区西部,跨静安、长宁两区。东起常德路,西至长宁路。长2775米,宽15.0~18.1米,车行道宽9.9~11.0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工部局越界填浜筑路,以当时有名园林“愚园”命名。沿路多公寓和新式里弄住宅、商店,有环球世界大厦、百乐门影剧院。此路1376弄(享昌里)34号为《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所承载的沿革与旧址,是上海城市发展史、文化史和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为愚园路历史的第一部整体性研究作品,对愚园路的历史沿革,旧址,以及相关的城市发展史,文化史、革命史作了详尽的文献整理和叙述,清晰展示了愚园路的整体的面貌,填补了上海城市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作者简介
徐锦江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曾任《申江服务导报》主编、《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城市文化与大众传播领域研究。出版《流言研究》《愚园路》《申报关键》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认定为科研成果的论文20余篇。《构建新主流党报的策略和路径》获上海市新闻论文一等奖。主持“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研究”、“‘十四五’时期成都增强城市软实力战略研究”、“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策略:基于上海老城厢的研究”等课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先后荣获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十大创新传媒人物、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传媒创新年度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本书特色
回看城市脉络,重返历史现场以一条路的古今标识上海的重量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徐锦江潜心力作
少见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探寻上海城市边界动荡史,时代风云浓缩于一城一池
城市文化研究BI读,探寻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原点
深耕城市研究多年,附录愚园路重磅史料整理
目录
第一章 历史溯源
1500年前的上海中心城区 华亭海
城市形态 空间变迁的五个特征
城市意象 空间演进的景观符号
第二章 愚园路上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与本雅明的城市观察
从场景视野看街区的文化复合性与延展性
从时间连续性角度看街区原真性与地方性
愚园路的地域特征、 地方经验和文学书写中的地方感
现代文学中的愚园路:以林语堂、张爱玲为例
当代文学中的愚园路:以王安忆、金宇澄为例
日伪时期愚园路“封锁”考
洛公馆:一个美丽的误会
女性回忆中的历史迷云与真相
文化记忆城市:一个可阅读的文本
阅读的内涵:建筑、故事与人自身
活动的政府作为和实践中的思考
海派文化:近代转型及当代意涵
江南文化:空间生产与海派新变
第四章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怎样做到心中有人民
原住民是在地文化的“灵魂”
城市居民也有自己的“乡愁”
特色马路:城市经济增长极
城市更新的“活力”和“财力”
协商:过程烦一点是为了结果好一点
第五章 空间生产
全球背景下的“人民城市”发展理念与上海实践。
后记
附录1:2022年愚园路商业地图地址一览表
附录2:愚园路大事记
附录3:愚园路空间弄号分布与内涵表:
附录4:1947-1949年愚园路沿路行号图表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