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宪权 主编
页数:1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081830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数据、5G、互联网、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给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能,同时也给我国刑法应对新型违法犯罪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书聚焦科技刑法领域,分为“专题笔谈”“理论前沿”“热点透视”“学术争鸣”四个部分,对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藏品、跨境网络犯罪、流量劫持、网络谣言犯罪、网络爬虫行为、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刑法问题予以深入考察与分析,以期能够助益广大学者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刑法规制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简介
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天学者讲席教授,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上海市委、市纪委监察委、市委政法委、市教卫工作党委等法律顾问,上海市一流学科刑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刑法规制、经济犯罪、金融犯罪、涉信息网络犯罪、职务犯罪、数据犯罪、元宇宙空间犯罪、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等领域。独著和参著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曾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一般项目和1项中华外译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报纸发表论文800余篇。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天学者讲席教授,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上海市委、市纪委监察委、市委政法委、市教卫工作党委等法律顾问,上海市一流学科刑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刑法规制、经济犯罪、金融犯罪、涉信息网络犯罪、职务犯罪、数据犯罪、元宇宙空间犯罪、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等领域。独著和参著学术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曾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一般项目和1项中华外译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报纸发表论文800余篇。
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国家‘万人计划’)”,曾获“全国劳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文科教学领域唯一)、“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3年荣获中国法学创新网“高产作者”称号,连续20年被华东政法大学全校学生投票评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并因此获全校唯一的“最佳教师终身成就奖”。因教学、科研事迹特别突出,分别在2019年与2020年被授予华东政法大学“杰出教学贡献奖”与“杰出科研贡献奖”。
目录
前言
专题笔谈
著作权法视角下NFT交易行为的刑事法律风险及应对 郭大磊 程欣怡
涉数字货币、代币犯罪的罪名适用研究 何俊 许谦
NFT领域涉财产犯罪探究 曲彦霓
数字藏品涉罪行为的刑法规制 吕昕怡
涉NFT犯罪的刑法定性论 王昱
理论前沿
意识还是身体: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解决路径 王烁
人工智能时代生物识别信息分级分类保护路径探索 沈立 陶琛怡 陈佩莉
跨境网络犯罪的空间效力问题研究 李芬静
网络时代背景下积极主义刑法观之再宣示 李宇飞
流量劫持刑法规制路径的反思与建构 洪雅萱
热点透视
网络谣言犯罪的类型分析及司法适用 刘继琨 蒋昊
互联网支付平台消费信贷产品套现的定罪问题研究 赵昱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扩张与限缩 程韵玲
学术争鸣
利用爬取技术获取个人信息行为之刑事违法性认定 陈梦圆
论网络爬虫行为的刑法规制边界——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
系统数据罪为视角 鲍佳慧
智能网联汽车肇事的刑事责任分配问题 郑颖
自动驾驶交通肇事的罪名适用与完善路径 屈怡沛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