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国强等主编
页数:292 页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121097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第1章 绪论§1.1 地震与地震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抵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地震可以划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重大工程活动(如兴建水库)所引发的地震,诱发地震一般不太强烈,仅有个别情况(如水库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前者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后者则由火山爆发所引起。比较而言,构造地震发生数量大(占地震发生总数约90%)、影响范围广,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构造地震,可以从宏观背景和局部机制两个层次上解释其成因。从宏观背景上考察,地球内部由三个圈层构成:地壳、地幔与地核。通常认为:地球最外层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所组成(图1-1),板块向下延伸的深度大约为70~1OOkm。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这些板块一直在缓慢地相互运动。板块的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局部机制上分析,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图1—2b)。当这种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岩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图1—2c),从而引起地震。
目录
节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自2002年第一版以来,被许多高校采用,七年来已重印十余次。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结合国家和建设部规划教材的建设,作者对本教材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主要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后抗震规范的局部修订进行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场地与地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可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