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
页数:185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60362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行善”的倾向。比如,看到路旁躺着的缺腿乞丐,见到不慎跌倒的小孩,通过电视画面目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读到有关几天没吃饭饿昏的非洲孤儿的报道,等等,我们都会有一股怜悯和关怀的情愫涌上心头或一掬同情的泪水夺眶而出,这难道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行善的念头”吗?可是,若通过理智的思考,往往这股瞬间迸发的行善念头,就会极速地化为乌有,甚至不想再看、再想,最终就麻木了,变成了视若无睹,闻所不闻,成为一个社会的冷漠者——“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这样吗?然而,纵然伸出援手主动救助,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这种乐于助人、悲天悯人的德行,固然是人人称羡、家家喝彩。但万一受骗时,反而成为真正的受害者,因而气急败坏、愤愤不平,直叫着善人不能做,恶人不该为,社会已败坏,人心已沦丧,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感叹!是这样吗?德鲁克洞察人性、掌握人性,一生写了两部小说,都是以“人性”为切入点,对人性的洞察力所进行的深入剖析十分罕见、对人性的细微刻画入木三分。尤其对于“行善的诱惑”(TheTemptationToDoGood)更显示其功力深厚。然而,德鲁克深深地体会到,单靠人性的局部光辉无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更不用说是美好、幸福的人类精神家园。为此,他又引爆出另一个重大的人类的课题,就是每个人都要透过“自我管理”,每一个组织更迫切需要“组织经营”,更甚者,身为组织的领导者,务必要做到“谨言慎行、自我领导”,否则就会像书中的主角——圣主隆天主教大学校长海恩·森玛曼神父一样虽有成就却不算成功,最终成为行善的祭品。
作者简介
div class=”zhengwen”>彼得·F·德鲁克,社会思想家,集作家、顾问、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经济人的末日》,受到丘吉尔高度赞赏。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则奠定其大师级的不朽地位。之后的一系列著作构建了现代管理学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称为“管理学教父”。但其本人则坚持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通过管理的哲学思想贯彻落实&l
本书特色
大师遗作首次出版,领导必读的管理小说,全面洞悉组织中人性的冲突,善是一种信仰,行善是一门艺术,懂得行善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如何在组织中建立一套善的体系,是中国管理者最重要的课程。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早已传遍这个星球,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是个谜。这本小说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一窥大师的内心。
——白立新博士 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目录
主要出场人物
早会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对于金融理论的误解
关于风险与回报
今天的课堂内容
第1节课
和路的三分投篮
人类对不确定事物的厌恶
什么是高风险·高回报
厌恶冒风险与“习惯于某事物”是内外统一的
轻松获利的“便宜事”稍纵即逝
希望大家理解的两个问题
第1节课小结
第2节课
菲子的考前学习
考试内容与菲子的擅长科目
学习计划
押宝有效的条件
风险分散的规则
风险分散的局限与高风险·高收益的关系
菲子的考试结果
第2节课小结
第3节课
爱丽丝与不可思议的种子
现在价值=价格
那时我原本可以这样做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沉没成本)
暑假作业为什么总是拖到最后才做?
圣彼得堡的彩票
第3节课小结
第4节课
金融理论的思维方式已深深渗透到社会中
到成语故事中寻找所学内容
到文学作品中寻找所学内容
第5节课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欧美得以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
班会
金融理论人人可用的原理原则
今天的课后感想
放学后
金融理论的关键词汇
课后练习
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