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国治理的法治基石:宪法素养提升十讲

封面

作者:李勇

页数:232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50255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宪法十讲”,讨论:宪法是怎么来的;中国宪法是怎么来的;宪法是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现代宪法以保护人权为主旨;政权是如何被组织;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宪法的实施;宪法意识要求不能“一刀切”;宪法意识要从小培养。下篇为“共天知宽”,是旅途劳累、工作繁重、居家隔离人士的“推荐良药”,读之可览列国、游南北,观察身边事,体察背后情。以故事、案例等形式讨论严肃的宪法问题,品评宪件,感受人类思想,为推动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作者简介

名家×名作本书作者李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闽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七五”“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德国洪堡学者,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法学部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法律文化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法理教研室主任、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等职。
游学亚、欧、北美、南美等三十余个国家,深入感受制度与人的内在关系。他主张把宪法这个“高深的学问”变为日常的谈资,希冀大家能“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地聊起政治、法治的议题”,每个人都具有宪法的素养。

本书特色

本书卖点
有趣×有料×有用×长知识宪法决不仅仅是那几十或几百个条文,今天我们看到的宪法也不是一蹴而就。因此,本书更重视宪法演进逻辑中的故事,选取有代表性、有启示、有趣味的内容展现给大家,书稿中引用的材料或为经典案例,或为作者亲身经历,或为社会焦点,真实可信,辅之作者对蕴含其中的宪法原理的阐述,易引起读者共鸣与深思。此外书中介绍的一些与宪法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对大家思想有启发的经典名著,如洛克的《政府论》、伏尔泰《论宽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力求使读者在短时间里就能了解宪法思想史,像宪法学者或现代公民那样思考问题。名家×名作本书作者李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闽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七五”“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德国洪堡学者,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法学部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法律文化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法理教研室主任、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等职。
游学亚、欧、北美、南美等三十余个国家,深入感受制度与人的内在关系。他主张把宪法这个“高深的学问”变为日常的谈资,希冀大家能“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地聊起政治、法治的议题”,每个人都具有宪法的素养。

目录

序 从征服自然到征服自己

1
宪法是怎么来的?
一、宪法的鼻祖——大宪章
二、洛克论政府起源与菲尔麦论君权神授
三、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四、英国宪法的变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
五、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
六、欧洲部分国家宪法的产生
七、亚洲部分国家宪法的产生
2
中国宪法是怎么来的?
一、清末民国立宪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变迁
3
宪法是什么?
一、
通过科学的制度管理国家的思维方式
和治理方法
二、宪法是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总契约
三、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五、宪法是一套科学的制度设计
4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一、原始社会就有民主的能力
二、
奴隶、封建社会权力是皇帝的,皇帝的权力
是“神”授的
三、近代开始思考人的本性和政治权利的关系
四、现代宪法的基石——选举制度
五、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5
现代宪法以保护人权为主旨
一、启蒙运动与权利意识觉醒
二、宪法权利
三、权利的限制与公民的宪法义务
6
政权是如何被组织的
一、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国家结构形式
三、政权组织形式
四、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五、国家元首
7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一、为什么宪法具有性
二、宪法解释、宪法修改
三、肯尼亚宪法改革模式与埃及革命模式
8
宪法的实施
一、各国的宪法监督实施机构
二、宪法实施案例选
9
宪法意识要求不能“一刀切”
一、
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有自己的意志
和行动自由
二、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宽容对待人的多样性
三、不在非黑即白中做出性的抉择
四、以解决问题为重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10
 宪法意识要从小培养
一、前现代社会,宪法意识被“故事”讲没了
二、
宪法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基石
三、如何培养宪法意识德国见闻录
冰岛见闻录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古巴见闻录
游走于中西之间的澳门

做副市长的这一年
——漳州挂职有感
绩效制度不应成为一种“剥削”手段
责任超出权力易诱发不作为
过度的“比”不是社会主义
疫情防控恪守宪法底线,伤身不能再伤心
禁摩限电不能在“禁与不禁”间徘徊
稀缺或创造稀缺是万恶之源
“人的劣根性”是压制性社会的产物
何为公正?一节法治实验课
从“排队插队”看法治中国实现
科技创新的要素分析及现实路径
法治思维让社会变得更好
结 语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国治理的法治基石:宪法素养提升十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8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