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吕催芳,周永红
页数:31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7160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网络政治传播与青年政治认同》将个体既有政治心理特征纳入研究视野,对中国现实语境下网络政治传播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基于政治认同的学术史回顾以及媒介化社会中青年政治认同的意义和现实需求,聚焦和考察了中国语境下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的青年政治认同生成机制。
作者简介
吕催芳,湖南衡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心理学研究和高校公民教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周永红,湖南邵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心理测量与评估、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特殊教育》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三节 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政治认同相关研究
第二节 网络政治传播及其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政治传播中青年政治认同生成的因素与机制
第四节 分析框架: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第三章 网络媒介使用与青年政治认同
第一节 调查基本设计
第二节 青年群体网络媒介使用状况
第三节 青年群体政治认同状况
第四节 网络媒介使用与青年政治认同
小结
第四章 媒体框架与青年政治认同
第一节 信息、风格与内容:双重场域中信息生产特征
第二节 网络政治传播中媒体框架如何影响青年政治认同
第三节 媒体框架如何影响青年政治认同
小结
第五章 参与互动与青年政治认同——以政治讨论为例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三节 数据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来源与形成机制
第一节 文献梳理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对象、测量内容与分析方法
第三节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主要来源
第四节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发展过程
小结
第七章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因何认同”?——网络政治传播中青年政治认同生成的质性分析
第三节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经验发现
第二节 理论与现实思考
第三节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三节 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政治认同相关研究
第二节 网络政治传播及其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政治传播中青年政治认同生成的因素与机制
第四节 分析框架: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第三章 网络媒介使用与青年政治认同
第一节 调查基本设计
第二节 青年群体网络媒介使用状况
第三节 青年群体政治认同状况
第四节 网络媒介使用与青年政治认同
小结
第四章 媒体框架与青年政治认同
第一节 信息、风格与内容:双重场域中信息生产特征
第二节 网络政治传播中媒体框架如何影响青年政治认同
第三节 媒体框架如何影响青年政治认同
小结
第五章 参与互动与青年政治认同——以政治讨论为例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三节 数据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来源与形成机制
第一节 文献梳理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对象、测量内容与分析方法
第三节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主要来源
第四节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发展过程
小结
第七章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因何认同”?——网络政治传播中青年政治认同生成的质性分析
第三节 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经验发现
第二节 理论与现实思考
第三节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