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宏烈
页数:198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181633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城市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园林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结合其他世界名城的案例,探讨了广州世界名城主题文化景观的结构特征、美学精神、保护措施及营造手法。书稿内容多为学术研究成果汇集,遴选案例均为具有世界性影响意义的历史街区文化复兴、重大事件遗址的景观开发、城市绿化软实力的发挥、美丽乡村建设、花事文化活动、工业遗产利用、纪念性景观设计、“八景文化”生态保护等工程项目。可供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设计、建筑历史理论、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等专业人士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杨宏烈,1946年生,湖北汉川人,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发展研究院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城市规划问答务实》、《岭南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西关大屋与骑楼》(合著)、《广州泛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开发研究》等。
杨幸何,1984年生,中山大学中外关系史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 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著有《天朝师夷录——中国对世界军事技术的引进1840—1860》。
目录
第一章 世界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属性
第一节 世界名城的界定
一、底蕴深厚的历史禀赋
二、鲜明的地域景观特色
三、具国际影响的文化要素
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世界名城分类与相关组织
一、世界名城的分类
二、世界名城相关组织
第三节 世界名城的景观保护
一、历史景观保护
二、自然生态保护
三、文化景观保护
第二章 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定位
第一节 世界名城景观的主题文化定位
一、世界名城景观主题文化的定位意义
二、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主题框架
第二节 广州的名城文化景观形态定位
一、古老城区的历史景观形态
二、自然景观的南粤地域形态
三、人文景观的广府特色形态
第三节 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目标定位
一、世界名城文化景观标志性目标定位
二、世界名城文化景观世界性目标定位
三、世界名城文化景观结构型目标定位
第四节 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品牌定位
一、岭南特色鲜明的古城文化景观
二、海丝文化凸显的商埠文化景观
三、史迹文化景观
四、华侨文化景观
五、近现代革命文化景观
六、风景园林文化景观
七、公共文化景观
八、广府民俗文化景观
第三章 广州的文化景观构成
第一节 骑楼建筑文化景观
一、骑楼文化景观是广州走向世界的名片
二、骑楼文化景观的关学认知与法律保护
第二节 西关大屋文化景观
一、西关大屋街区分布与区位优势
二、西关大屋建筑文化与保护价值
三、西关大屋开发范式与战略使命
四、西关大屋目标定位
第三节 近代陵园文化景观
一、一条近代陵园荟萃之路
二、首创中国陵园巴洛克风格
三、整合全路段陵园文化景观风貌
四、保全先烈路划时代的文化景观
第四节 前现代工业遗产建筑文化景观
一、广州工业文化遗产景观的研究价值
二、广州工业文化遗产景观资源的梳理
三、加大对广州工业文化遗产景观的研究
四、融入国际化工业遗产景观保护运动
五、借鉴国内兄弟城市景观保护的经验
六、承担工业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使命
第四章 广州的商埠文化景观
第一节 海丝路上的商埠文化名城
一、全球海丝路上的“千年大舶”
二、世界性语境中的“千年商都”
三、世界商埠之城乃“四地”之本
第二节 建筑文化景观脉源
一、中国内地第一道西洋建筑文化风景线
二、十三行是外来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
三、商品经济共生背景的建筑文化景观
第三节 商埠历史街区文化景观
一、延续商埠历史街区景观的固有格局
二、培育商埠历史街区景观的复活能力
三、刷新商埠历史街区景观的文化品牌
第四节 黄埔古村古港文化景观
一、丰富的商埠文化景观遗产
二、黄埔古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
第五章 广州世界名城历史文化景观传承
第一节 广府民居的空间组合艺术
一、“三间两廊”的基本形式
二、肇昌堂建筑空间组合
三、配套建筑与院落空间
第二节 行商园林世界景观特色及文化复兴
一、世界商埠名城促进行商园林蓬勃发展
二、行商园林文化景观艺术的世界性影响
三、行商园林是广州的代表景观
第三节 车歪炮台的景观修复
一、作为重大战争遗址的历史文化景观
二、恢复砥柱中流锁大江的城防形胜图
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和平公园
第六章 广州世界名城环境艺术景观养护
第一节 植物生态文化景观美学探微
一、南粤古榕树的生物关学特征
二、广州古村古榕景观
三、运用古榕树构建名城景观
第二节 园林动物景观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广州南粤动物景观艺术的历史渊源
二、广州园林动物景观的旁落
三、动物景观艺术面向世界的发展创新
第三节 花城文化景观
一、花城文化雅称的美学价值
二、广州花卉文化景观的审美特征
三、花卉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景观升华
四、花城花街花市文化景观
第四节 巴洛克式山花艺术文化景观的流传
一、广州巴洛克建筑山花的文化认定
二、广州巴洛克建筑山花的艺术类别
三、巴洛克建筑的山花艺术运用
四、广州巴洛克建筑山花的花饰图案
第七章 广州的世界名城景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凭岭南园林软实力塑广州世界名城形象
一、岭南园林是广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岭南园林文化软实力的时空构成特色
三、发挥岭南园林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名城
第二节 集称文化景观的系统工程规划效应
一、集称文化景观的艺术特色
二、集称文化景观的集成效应
三、集称文化景观的维护方略
第三节 名城历史景观发展新生的活力机制
一、通过历史街区产业复兴营构文化景观
二、基于产业转型带动文化景观优化
第一节 世界名城的界定
一、底蕴深厚的历史禀赋
二、鲜明的地域景观特色
三、具国际影响的文化要素
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世界名城分类与相关组织
一、世界名城的分类
二、世界名城相关组织
第三节 世界名城的景观保护
一、历史景观保护
二、自然生态保护
三、文化景观保护
第二章 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定位
第一节 世界名城景观的主题文化定位
一、世界名城景观主题文化的定位意义
二、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主题框架
第二节 广州的名城文化景观形态定位
一、古老城区的历史景观形态
二、自然景观的南粤地域形态
三、人文景观的广府特色形态
第三节 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目标定位
一、世界名城文化景观标志性目标定位
二、世界名城文化景观世界性目标定位
三、世界名城文化景观结构型目标定位
第四节 广州的世界名城文化景观品牌定位
一、岭南特色鲜明的古城文化景观
二、海丝文化凸显的商埠文化景观
三、史迹文化景观
四、华侨文化景观
五、近现代革命文化景观
六、风景园林文化景观
七、公共文化景观
八、广府民俗文化景观
第三章 广州的文化景观构成
第一节 骑楼建筑文化景观
一、骑楼文化景观是广州走向世界的名片
二、骑楼文化景观的关学认知与法律保护
第二节 西关大屋文化景观
一、西关大屋街区分布与区位优势
二、西关大屋建筑文化与保护价值
三、西关大屋开发范式与战略使命
四、西关大屋目标定位
第三节 近代陵园文化景观
一、一条近代陵园荟萃之路
二、首创中国陵园巴洛克风格
三、整合全路段陵园文化景观风貌
四、保全先烈路划时代的文化景观
第四节 前现代工业遗产建筑文化景观
一、广州工业文化遗产景观的研究价值
二、广州工业文化遗产景观资源的梳理
三、加大对广州工业文化遗产景观的研究
四、融入国际化工业遗产景观保护运动
五、借鉴国内兄弟城市景观保护的经验
六、承担工业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使命
第四章 广州的商埠文化景观
第一节 海丝路上的商埠文化名城
一、全球海丝路上的“千年大舶”
二、世界性语境中的“千年商都”
三、世界商埠之城乃“四地”之本
第二节 建筑文化景观脉源
一、中国内地第一道西洋建筑文化风景线
二、十三行是外来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
三、商品经济共生背景的建筑文化景观
第三节 商埠历史街区文化景观
一、延续商埠历史街区景观的固有格局
二、培育商埠历史街区景观的复活能力
三、刷新商埠历史街区景观的文化品牌
第四节 黄埔古村古港文化景观
一、丰富的商埠文化景观遗产
二、黄埔古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
第五章 广州世界名城历史文化景观传承
第一节 广府民居的空间组合艺术
一、“三间两廊”的基本形式
二、肇昌堂建筑空间组合
三、配套建筑与院落空间
第二节 行商园林世界景观特色及文化复兴
一、世界商埠名城促进行商园林蓬勃发展
二、行商园林文化景观艺术的世界性影响
三、行商园林是广州的代表景观
第三节 车歪炮台的景观修复
一、作为重大战争遗址的历史文化景观
二、恢复砥柱中流锁大江的城防形胜图
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和平公园
第六章 广州世界名城环境艺术景观养护
第一节 植物生态文化景观美学探微
一、南粤古榕树的生物关学特征
二、广州古村古榕景观
三、运用古榕树构建名城景观
第二节 园林动物景观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广州南粤动物景观艺术的历史渊源
二、广州园林动物景观的旁落
三、动物景观艺术面向世界的发展创新
第三节 花城文化景观
一、花城文化雅称的美学价值
二、广州花卉文化景观的审美特征
三、花卉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景观升华
四、花城花街花市文化景观
第四节 巴洛克式山花艺术文化景观的流传
一、广州巴洛克建筑山花的文化认定
二、广州巴洛克建筑山花的艺术类别
三、巴洛克建筑的山花艺术运用
四、广州巴洛克建筑山花的花饰图案
第七章 广州的世界名城景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凭岭南园林软实力塑广州世界名城形象
一、岭南园林是广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岭南园林文化软实力的时空构成特色
三、发挥岭南园林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名城
第二节 集称文化景观的系统工程规划效应
一、集称文化景观的艺术特色
二、集称文化景观的集成效应
三、集称文化景观的维护方略
第三节 名城历史景观发展新生的活力机制
一、通过历史街区产业复兴营构文化景观
二、基于产业转型带动文化景观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