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延安主编
页数:457页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093212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黄绵土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整理的资料,既包括20世纪有关黄绵土的研究成果、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又包括黄绵土养分管理最新技术和21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等,较为全面和系统论述了黄绵土耕地质量的性状特征、存在障碍因素,科学提出了黄绵土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措施,为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书共分19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黄绵土的分布,成土环境,典型土壤剖面形态,阐述了黄绵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与变化趋势,黄绵土的污染、侵蚀及其防治,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序三
前言
第一章 黄绵土面积与分布
第一节 黄绵土基本特征与类型划分
第二节 黄绵土面积与区域分布
第二章 黄绵土成土环境与形成过程
节 黄绵土成因分析
第二节 黄绵土成土环境特征
第三节 黄绵土成土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章 黄绵土剖面特征及施肥管理措施影响效果
节 黄绵土的剖面构型
第二节 黄绵土的质地、养分及耕层特征
第三节 施肥及管理措施对黄绵土的影响
第四章 黄绵土物理性状
节 黄绵土土壤机械组成
第二节 黄绵土土壤容重
第三节 黄绵土土壤团聚体
第五章 黄绵土水分特性与管理
节 黄绵土水分物理特征及其模拟
第二节 黄绵土水分运动与植被耗水
第三节 黄绵土区集水工程及利用技术
第四节 黄绵土区农田覆盖抑蒸栽培技术
第五节 黄绵土区灌溉工程技术
第六章 黄绵土化学性状
节 黄绵土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
第二节 黄绵土盐基饱和度、pH、氧化还原电位
第三节 黄绵土阳离子交换量
第四节 黄绵土化学性状的变化
第七章 黄绵土生物学性状
节 黄绵土微生物
第二节 黄绵土酶特征
第三节 人工植被对黄绵土的培肥作用
第八章 黄绵土中的有机质
节 黄绵土有机质与有机碳
第二节 黄绵土有机质组成
第三节 有机质对黄绵土肥力的贡献
第四节 黄绵土区有机肥资源
第五节 有机肥对产量的贡献
第九章 黄绵土中的氮
节 黄绵土中的氮素含量
第二节 黄绵土中的氮素转化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黄绵土中的氮素损失与调控
第四节 黄绵土区氮肥合理施用
第十章 黄绵土中的磷
节 黄绵土全磷
第二节 黄绵土有效磷
第三节 黄绵土中磷的形态及有效性
第四节 黄绵土中磷的固定
丛书序二
丛书序三
前言
第一章 黄绵土面积与分布
第一节 黄绵土基本特征与类型划分
第二节 黄绵土面积与区域分布
第二章 黄绵土成土环境与形成过程
节 黄绵土成因分析
第二节 黄绵土成土环境特征
第三节 黄绵土成土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章 黄绵土剖面特征及施肥管理措施影响效果
节 黄绵土的剖面构型
第二节 黄绵土的质地、养分及耕层特征
第三节 施肥及管理措施对黄绵土的影响
第四章 黄绵土物理性状
节 黄绵土土壤机械组成
第二节 黄绵土土壤容重
第三节 黄绵土土壤团聚体
第五章 黄绵土水分特性与管理
节 黄绵土水分物理特征及其模拟
第二节 黄绵土水分运动与植被耗水
第三节 黄绵土区集水工程及利用技术
第四节 黄绵土区农田覆盖抑蒸栽培技术
第五节 黄绵土区灌溉工程技术
第六章 黄绵土化学性状
节 黄绵土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
第二节 黄绵土盐基饱和度、pH、氧化还原电位
第三节 黄绵土阳离子交换量
第四节 黄绵土化学性状的变化
第七章 黄绵土生物学性状
节 黄绵土微生物
第二节 黄绵土酶特征
第三节 人工植被对黄绵土的培肥作用
第八章 黄绵土中的有机质
节 黄绵土有机质与有机碳
第二节 黄绵土有机质组成
第三节 有机质对黄绵土肥力的贡献
第四节 黄绵土区有机肥资源
第五节 有机肥对产量的贡献
第九章 黄绵土中的氮
节 黄绵土中的氮素含量
第二节 黄绵土中的氮素转化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黄绵土中的氮素损失与调控
第四节 黄绵土区氮肥合理施用
第十章 黄绵土中的磷
节 黄绵土全磷
第二节 黄绵土有效磷
第三节 黄绵土中磷的形态及有效性
第四节 黄绵土中磷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