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页岩\致密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精)

封面

作者:[美]詹姆斯·J.盛

页数:350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24932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页岩/致密油气藏的多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比与总结,介绍了北美地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通过详细的讨论和实践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页岩/致密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各种方法和原理机制。

本书可供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石油工程专业及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1页岩和致密油气藏简介1

1.1引言1

1.2页岩和致密油气藏的定义1

1.3页岩和致密资源4

1.4当今的开采技术4

2油藏注气吞吐采油技术6

2.1引言6

2.2注气吞吐的初步模拟研究6

2.3实验方法7

2.4岩心尺寸的影响13

2.5压力和压力衰减的影响16

2.6闷井时间的影响18

2.7轮次对采收率的影响20

2.8注入气体成分的影响22

2.9最小混相压力25

2.10扩散影响28

2.11含水饱和度的影响30

2.12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影响31

2.13吞吐机制32

2.14气体穿透深度35

2.15油田项目工程38

3吞吐过程中沥青质的沉淀和沉积42

3.1引言42

3.2沥青质沉淀与渗透率降低实验42

3.3沉积机理48

3.4数值分析49

3.5沥青质沉积对吞吐优化的影响53

4页岩凝析气藏的吞吐注气56

4.1引言56

4.2实验装置57

4.3吞吐注气58

4.4吞吐注入与气驱60

4.5气体和溶剂性能的岩心尺度模拟64

4.6对气体和溶剂性能的油气藏尺度模拟68

4.7甲醇注入现场案例70

4.8表面活性剂的处理71

4.9影响吞吐注气效果的因素72

4.10优化“吞吐”注入法75

5页岩和致密油藏注气吞吐工艺优化81

5.1引言81

5.2基础模型的建立81

5.3优化原则85

5.4优化准则85

6气驱与注气吞吐的对比92

6.1引言92

6.2气驱研究成果92

6.3气驱与注气吞吐的对比95

6.4气驱的现场应用100

6.5气驱的可行性103

7注水104

7.1引言104

7.2水驱104

7.3注水吞吐作业108

7.4水驱与注水吞吐111

7.5注水与注气111

7.6水气交替注入114

7.7注水吞吐和表面活性剂驱114

7.8中国的注水作业115

8流固耦合作用118

8.1引言118

8.2微裂缝的形成与天然裂缝的开启118

8.3围压影响122

8.4层理影响127

8.5天然裂缝的影响127

8.6流-固耦合作用下渗透率的变化127

8.7岩石力学性质影响130

8.8进一步讨论和总结132

8.9低pH值碳酸水影响134

8.10高pH值水影响137

8.11注水冷却影响138

8.12诱导裂缝反应140

8.13表面活性剂的影响144

9润湿性改变提高采收率机制及其与界面张力的对比145

9.1引言145

9.2界面张力降低机制145

9.3润湿性改变影响采收率机制148

9.4润湿性改变与界面张力效应的数学处理149

9.4.4CMG睸TARS模型152

9.5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154

9.6与页岩和致密地层相关的特殊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机制160

9.7改变润湿性的表面活性剂选择164

9.8润湿性的测定170

9.9润湿角转换184

9.10页岩和致密地层润湿性的其他信息185

10自发渗吸187

10.1引言187

10.2自吸理论方程讨论187

10.3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191

10.4初始润湿性及润湿性改变的影响194

10.5界面张力的影响196

10.6扩散作用的影响198

10.7重力的影响198

10.8黏度的影响201

10.9初始含水量的影响201

10.10逆向渗吸和顺向渗吸202

10.11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现202

11强制渗吸206

11.1引言206

11.2页岩基础模型介绍206

11.3页岩和砂岩的对比210

11.4相对渗透率和毛细管力变化的对比214

11.5毛细管力的影响215

11.6压力梯度(注入速率)的影响218

11.7强制渗吸实验研究221

11.8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224

12压裂液返排226

12.1引言226

12.2压裂液返排现场观察及试验结果227

12.3返排机理的提出230

12.4关井时间对返排的影响239

12.5关井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250

12.6初始润湿性对返排的影响252

12.7侵入深度对返排率和后期产油量的影响256

12.8表面活性剂对返排的影响259

12.9返排处理方案262

13注空气266

13.1引言266

13.2实验室实验设备266

13.3动力学参数270

13.4氧化反应283

13.5自然发火290

13.6低温氧化反应的耗氧率300

13.7燃烧所需的最低原油含量301

13.8燃烧作用发生时的空气需求量301

13.9页岩和致密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潜力302

14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304

14.1引言304

14.2连续注CO2吞吐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自吸304

14.3化学混合物305

14.4空气泡沫驱306

14.5分支裂缝306

14.6拉链式压裂306

14.7重复压裂307

14.8转向压裂技术308

14.9增能压裂液308

14.10热采308

14.11微生物提高采收率310

参考文献311

符号表342

索引34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页岩\致密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8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