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爱 著
页数:229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0193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4%,尽管工业增加值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下降。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工业的供给规模和供给能力,成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中国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必然。正如习总书记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所说“工业领域要通过优选制造技术推进制造业转型……推动产业的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技术进步成为促进我国工业良性、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1年12月《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推广服务更加高效,高素质农民队伍更加壮大,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我国农业产出只占到GDP的7%,因此通过科技赋能加快农业发展,既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素质的提高。
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视角创新。首次提出从技术进步偏向对资本技术效率与劳动技术效率的不同作用视角研究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影响。二是研究内容创新。建立了双层CES生产函数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而非文献常用的部门C-D生产函数的产业结构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偏向通过改变资本技术效率与劳动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这是现有文献没有涉及到的理论研究范畴。三是研究方法创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衡量指标体系,既能够判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又可以衡量技术进步的偏向作用。同时综合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模型和方法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方向。
作者简介
李爱,经济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与劳动经济。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主持多项山东省社科项目、软科学项目。在《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财经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教育评论》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产业经济学教程》《区域经济学》等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4
第二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研究内容6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6
二、研究内容7
第三节 研究方法11
一、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11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2
三、统计方法与比较分析相结合12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12
一、研究视角创新12
二、理论研究创新13
三、实证研究创新14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
第一节 技术进步偏向的研究综述15
一、从技术进步到技术进步偏向15
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技术进步偏向17
三、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偏向18
四、资本—技能互补理论与技术进步偏向20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界定和测度22
一、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内涵22
二、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测度方法23
第三节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影响研究26
一、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26
二、技术投入与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27
三、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28
第四节 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的影响研究29
一、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29
二、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30
三、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31
第五节 文献述评32
第三章 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典型事实分析34
第一节 技术进步偏向的数理推导34
一、技术进步偏向指标体系构建35
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构建38
第二节 地区层面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事实分析40
一、替代弹性估计与结果分析40
二、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分析45
三、产业结构优化事实分析53
第三节 产业层面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事实分析56
一、替代弹性估计与结果分析56
二、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分析65
三、产业结构变迁事实分析75
第四节 行业层面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事实分析79
一、替代弹性估计与结果分析79
二、技术进步偏向测算与分析84
三、工业结构优化事实分析90
第五节 本章小结94
一、中国地区层面典型事实95
二、中国产业层面典型事实95
三、中国工业行业层面典型事实96
第四章 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97
第一节 代表性理论模型简评97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99
一、模型设定与求解99
二、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分析100
第三节 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可变替代弹性102
一、模型设定与求解102
二、要素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分析105
第四节 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不变替代弹性107
一、模型设定与求解107
二、要素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分析10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2
第五章 技术进步偏向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三次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113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114
第二节 静态面板数据模型117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117
二、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路径分析119
第三节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125
一、动态模型设定126
二、技术进步偏向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效应分析126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130
一、稳健性检验Ⅰ:替换技术进步偏向指标131
二、稳健性检验Ⅱ:更换估计方法134
第五节 进一步研究:区域异质性137
一、异质性研究Ⅰ:产业内137
二、异质性研究Ⅱ:产业间142
第六节 本章小结144
第六章 技术进步偏向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147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148
第二节 静态面板数据模型152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152
二、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路径分析154
第三节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157
一、动态模型设定158
二、技术进步偏向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效应分析158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161
一、稳健性检验Ⅰ:替换核心变量161
二、稳健性检验Ⅱ:更换估计方法164
第五节 进一步研究:异质性与空间效应166
一、区域异质性166
二、空间计量模型171
第六节 本章小结176
第七章 技术进步偏向与工业结构优化: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178
第一节 引言178
第二节 静态面板数据模型179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179
二、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路径分析181
第三节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184
一、动态模型设定184
二、技术进步偏向影响工业结构优化的动态效应分析185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187
一、稳健性检验Ⅰ:替换核心变量187
二、稳健性检验Ⅱ:更换估计方法191
第五节 进一步研究:中介效应模型193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193
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194
三、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分析197
第六节 本章小结199
第八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201
第一节 主要结论201
一、理论研究结论201
二、实证研究结论202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204
一、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变迁205
二、提高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206
三、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206
四、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偏向对要素的增强作用,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207
五、扩大内需,从需求侧引导供给侧的产业结构优化208
六、技术进步偏向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208
第三节 研究展望209
一、研究视角可以进一步拓宽210
二、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210
三、实证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210
参考文献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