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汉画中的汉代信仰世界

封面

作者:刘克 著

页数:45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02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汉画包括汉代人在墓室中放置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等,反映了墓主及其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是我们研究汉代信仰最直接的资料。本书通过对4000多幅汉画资料的考察,将汉画考古新发现与文献资料进行图文互证,勾勒出了汉代儒教、佛教、道教等民间信仰在当时传播的原始面貌,而且对汉画所表现的环境美,汉画中的礼乐关系、公羊学烙印,佛教传播与“华化”,道教的社会影响,孔子形象,人鬼故事等提出很多创见,并借助汉画反映汉代民间社会经济,如制作汉画的目的、人员、价格等,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克,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教师,二级教授。主要从事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铜镜画、石刻文字等的总称)研究。1982年开始汉画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40年间共收集29876幅,时间跨度从西汉武帝年间至东汉末年,兼具历时性和丰富性。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孔子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以汉画为方向主持和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河南省级项目7项。出版《汉画中的汉代信仰世界》《南阳汉画像与生态民俗》等学术著作5部。获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发展研究奖1项。

目录

汉画营造的环境美(代序)
绪论
第一章 汉画中的儒教图像及其阐释
第一节 传统政治的诗意
一、诗意注入传统政治的过程
二、礼乐关系及其建构的传统政治语境
三、艺术之于传统政治的价值
第二节 “亲亲相隐”:图像及其内涵
一、儒家“直”的含义
二、“而任”:亲亲相隐中的责任担当
三、血亲复仇是预防滥隐的闸门
第三节 礼乐影响下戏剧表演元素的演进
一、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杂技与乐舞呈现的趋势
二、东汉中期百戏表演形式与表现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三、东汉晚期百戏表演艺术的情节转换
第四节 公羊学的早期阐释与士人文法的建构
一、汉代石刻文本中的早期书写
二、公羊学阐释与写作观新变
三、价值:士人书写传统的建立
第二章 汉代佛教的图像学研究
第一节 奉佛样态图证
一、丝绸之路贸易背景下的佛教图像分布
二、内修外化,嵌附求荣:佛教华化过程
三、佛教以画像参与丧葬活动的方式跟平民建立关系
第二节 拒斥中的发展:汉代佛教的华化经验
一、有情和无情:佛教初传中土的原始面貌
二、佛教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三、佛教伦理思想得到认同和接受的图像反映
第三节 佛教华化的历史轨迹
一、汉代信仰文化概况
二、东汉中期以前佛教发展模式
三、图像对东汉后期清除佛教发展障碍情况的呈现
第三章 太上老君图像表现和道教对世俗的超越
第一节 太上老君图像最早出自汉代
一、鸟喙人身神图像数量和在汉墓中的位置
二、鸟喙人身神图像的发展演变情况
三、太上老君真形和雅号考
附:出土鸟喙人身神汉画选
第二节 对保存道教信仰状况画像的稽考与解读
一、人格理想与早期道教仙圣形象刻绘
二、以图述史证史:道教的流布
三、道教信仰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传统孝道观念的变迁
一、重孝轻忠与忠孝并重
二、名教伪孝与真情自然
三、孝以致仙与修心养性
第四节 《道德经》文辞歧变
一、生命与政治:东汉理解道教义理的两个向度
二、从“道殷无名”到“道隐无名”:生命关怀向度对《道德经》文辞变迁的影响
三、从“有欲者”到“有道者”——“欲不欲”的政治哲学向度及其道治理想
第四章 汉画图像中的宗教内外关系
第一节 宗教间的和谐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
一、和谐关系的表现
二、形成机制
三、运行机制
第二节 管制与因应:宗教、社会与权力之间的多重互动关系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似未得到贯彻落实
二、管制背景下的信仰方式
三、汉代宗教管制的得失
第三节 宗教市场及其整合作用
一、宗教题材汉画出土区的经济文化概况
二、宗教题材汉画的消费需求及民间宗教市场形态
三、民间宗教市场的整合作用
第四节 “方内”“方外”:儒道融合背景下的孔子观
一、老亢孔卑,道师孔徒
二、孔子对“方外”之学的态度
三、孔子观图像的文化意蕴
余论:画像所反映的汉代人鬼关系
一、幽明内涵的拓展为人鬼关系的丰实奠定了基础
二、人鬼关系的新构
三、对死生哪个快乐、人鬼能力谁大的体认与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汉画中的汉代信仰世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8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