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1-10)

封面

作者:钱穆

页数:476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08089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联经出版事业公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十册,汇集了钱穆先生有关中国历代学术思想的散篇论文。其中前八册由钱穆先生1976-1979年时自编,、二册由上古至先秦,三、四册为从秦、汉至五代,五至八则自宋迄清。编辑全集时,又集先生研究民国以来之文,乃得九、十两册。
册,主要讨论周公对后世中国学术思想文化传统的莫大影响,以及《诗》、《书》、《易》三经所揭示的重大问题等。
第二册,对于儒、道、墨、名四家的思想、异同、演变等问题进行的分析、详密的考订,见解独特,论定圆通。
第三册,所重内容有两部分,在讨论两汉至南北朝的文学,以建安新文学为其转折点,溯源穷流,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之题材。第二言及东汉以下之门第。
第四册,其中四篇主要讨论王通、韩愈,其余部分详述禅宗。
第五册,专研两宋,乃治宋学者书目。钱穆先生全集,在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联经出版事业公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十册,汇集了钱穆先生有关中国历代学术思想的散篇论文。其中前八册由钱穆先生1976-1979年时自编,、二册由上古至先秦,三、四册为从秦、汉至五代,五至八则自宋迄清。编辑全集时,又集先生研究民国以来之文,乃得九、十两册。
册,主要讨论周公对后世中国学术思想文化传统的莫大影响,以及《诗》、《书》、《易》三经所揭示的重大问题等。
第二册,对于儒、道、墨、名四家的思想、异同、演变等问题进行的分析、详密的考订,见解独特,论定圆通。
第三册,所重内容有两部分,在讨论两汉至南北朝的文学,以建安新文学为其转折点,溯源穷流,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之题材。第二言及东汉以下之门第。
第四册,其中四篇主要讨论王通、韩愈,其余部分详述禅宗。
第五册,专研两宋,乃治宋学者书目。
第六册,专关宋以后,元及明初之学术。
第七册,主要以讨论有明一代理学思想为主,尤其以阳明一派为中心,详加阐述。
第八册,侧重于有清一代之思想方面之研治。
第九册,重在民国文化思想方面之分析。
第十册,重在政治国运方面,为考镜当今学术思想、人物风气所必当参证。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本书特色

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陞

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目录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一 中国古代北方农作物考
二 中国古代山居考
最 三 唐虞禅让说释疑
最 四 鮌的异闻
最 五 论秦以前的封建制度
六 周公与中国文化
七 读诗经
八 西周书文体辨
九 易经研究
一〇 论春秋时代人之道德精神(上)
一一 论春秋时代人之道德精神(下)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

一 儒家之性善论与其尽性主义
最 二 孟子学大义述
三 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
最 四 与缪彦威书论战国秦汉间新儒家
最〔附〕 缪钺与钱宾四先生书
五 中庸新义
六 中庸新义申释
最 七 关於中庸新义之再申辩
最 八 中庸之明与诚
最 九 思室读书记
一〇 心与性情与好恶
一一 大学格物新释
最一二 再论大学格物义
最一三 大学格物新义
一四 儒礼杂议之一——闘
〔附〕书後
一五 释侠
最一六 古史辨第四册序
一七 驳胡适之说儒
一八 读周官
一九 墨辩探源
二〇 墨辩碎诂
最二一 评谭着墨经易解
最(附)答谭戒甫先生书
最二二 与顾颉刚童书业论墨子姓氏辨书
二三 推止篇
二四 惠施历物(存目)
二五 惠学鈎沉(存目)
二六 公孙龙子新解(存目)
二七 公孙龙七说(存目)
二八 辩者言(存目)
二九 名墨訾应辨(存目)
三〇 中国古代散文——从西周至战国
最三一 道家思想与西方安那其主义
最三二 斯多噶派与中庸
最三三 伊壁鸠鲁与庄子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九)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十)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1-10)》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8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