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左文宁,灵犀无翼
页数:784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31021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三国时代的结束,西晋重归一统。昙花一现的繁华掩盖不住四伏的危机,重构下的权力摧毁了短暂的和平。随着“八王之乱”的全面爆发,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永嘉之乱,战火纷飞,匈奴人刘渊建国汉赵,称王称帝,西晋政权顷刻间烟消云散。晋室南渡,在长江以南续建东晋政权,冀望对抗北族入侵,收复山河。同时,百折不挠的羯族人石勒,从最底层的奴隶开始打拼,不断做大做强,横扫华北地区,建立后赵国。在与刘氏政权的长期拉锯中,石勒笑到了最后,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然而,以军事见长的后赵帝国,始终无法突破瓶颈,实现进一步扩张。其统治阶层内部也陷入分裂之中,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大厦将倾,亡不旋踵。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鲜卑慕容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统一辽东。在后赵内乱时,伺机发难。凭借慕容恪、慕容垂这两个耀眼的军事天才,他们迅速占领关东地区,建国前燕,成为中原新的霸主。氐族人苻氏也趁乱打回关西,建国前秦。苻坚与王猛完美协作,让前秦国力蒸蒸日上。大权在握的东晋大司马桓温对中原虎视眈眈,在北伐大计中暗藏心机。一时之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刀光剑影,针锋相对。在枋头、潞川两战后,三国均势终被打破,前秦占到了先机。而王猛的病逝,给这个冉冉升起的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消灭慕容氏前燕后,苻坚并不满足。穷兵极武的前秦,在陆续消灭周边小国后,把矛头对准了南方的东晋。秦晋淝水之战,以东晋“以少胜多”的战绩载入中国史册。由于苻坚犯下的一系列错误,让整个北方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混乱,十六国时代进入了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在东方,鲜卑人陆陆续续建立了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在西方,又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粉墨登场。后秦、西秦、翟魏、胡夏等国也不甘于充当搅局者的角色,上演一幕幕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故事。没有人会注意到,此时的草原上,会出现一个天才少年拓跋珪。凭借着过硬的实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运气,他成功建立北魏,改变了那个时代历史的走向。参合陂之战成为北方形势的转折点,北魏再无肘腋之患,此后走上了一条兼并征伐之路。在最后一个北凉国被其收入囊中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再一次终结北方混乱的局面。与此同时,胸怀一匡天下之志的刘裕则在南方站稳了脚跟,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统一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地区。两虎相争,必有一战。元嘉草草的北伐,注定无法完成封狼居胥的功业。而长江天堑的存在,也必然会阻止鲜卑人声震苍穹的马蹄声……十六国时代至此终结,而由它肇启的南北朝隋唐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简介
左文宁:
长于钩稽史料,文风严谨,涉笔成趣。曾为《大明江山三百年》等作品的特约编辑,已出版《匈奴帝国史》。
灵犀无翼:
四川省作协会员,文史研究者,编剧。曾获得2021年度四川文学创作先进个人称号。历史小说《长安未歇》《春雨——大国绅商张謇》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网络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立项。曾出版《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大明江山三百年》等十余部文史作品。
相关资料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威胁着中原的农耕社会,西周更是直接灭亡于其手。
其后的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两朝,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两种不同文明的人群之间,矛盾愈演愈烈。终于,在西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民族矛盾的火药桶彻底点燃,整个国家四分五裂。
可以这样说,整个四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的乱世。而“民族融合”则一直都是这段历史的主旋律。当融合的潮流宣告完成后,统一的曙光也随之而来。正如史家田余庆所说:“这次统一(隋朝灭陈)战争的成功,主要不是决定于隋朝统治者杨氏个人及其族属,而是决定于北方各民族融合水平的提高和南北政权民族界线的泯灭。”
十六国时期,正是这段“民族融合”的开始阶段,在经过了血腥的屠戮与残酷的镇压下,人们逐渐明白:只有消弭民族隔阂,合为一家,方才能重新建立新的帝国秩序。
所谓的融合,即是把语言文化、饮食起居、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等方面不同的人聚集起来,使其一起生活,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动态过程。当他们在各个方面已经趋同,消除民族隔阂之时,融合也就宣告成功。
这条融合之路,注定是一条漫漫长路,无数上下求索者,都先后仆倒在半道。英勇如石勒,豁达如苻坚,威武如拓跋焘,也只是融合之路上的求索者。他们终其一生,也没能完全解决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
但是,我们仍然要为这种求索精神而鼓掌。须知,融合才是历史的终极走向,没有一代代求索者的艰难跋涉,便无从积蓄成功的经验,也无法消弭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隔阂、完成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融合,更无法水到渠成地迎来开放包容、融南北之长于一体的盛唐!
往事已矣,十六国的求索者,在走过了需要他们走过的路,完成了需要他们完成的使命后,终究化作通向盛世的坚固基石。
本书特色
外在是分裂和战争,内在是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这个时代,在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在碰撞中融合着生命。肇启了南北朝隋唐文明的新纪元!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内含数十幅精美文物插图,由中国国宝大会首届冠军赵培,拍摄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六朝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安徽博物院。
1. 全面完整、生动客观、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十六国的大变局、大分裂和大融合的时代,也诞生了更多雄才良将、才人志士的十六国的历史。
2. 两晋南北朝上承汉魏,下启隋唐,自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两晋司马氏庸弱不堪,国家政治遂为门阀贵族所垄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英杰,趁机逐鹿中原、各展怀抱,其才之高,其心之壮,令人叹服。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胡夏、北燕等十六国,都曾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读这段历史,看乱世何以变乱、盛世何以到来,了解历史演变的规律和逻辑,了解中华文化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了解时代变迁中个人的生存手段与命运抉择。
3. 这是政局大变局、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为了迎来统一,中华文明在痛苦中自我磨炼、反思、蜕变。自此以后,中华文明的面貌焕然一新,迎来天下归一的盛世。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用轻松诙谐的笔触,再现中国大变局、大分裂、大融合的历史!
4. 作者通过阅读了大量的史料以及近现代历史学者的专著与论文,详实而生动地介绍了统一三国后的西晋,如何走向灭亡,北方五胡十六国以及周边小国的发展历程。
外在是分裂和战争,内在是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这个时代,在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在碰撞中融合着生命。肇启了南北朝隋唐文明的新纪元!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内含数十幅精美文物插图,由中国国宝大会首届冠军赵培,拍摄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六朝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安徽博物院。
1. 全面完整、生动客观、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十六国的大变局、大分裂和大融合的时代,也诞生了更多雄才良将、才人志士的十六国的历史。
2. 两晋南北朝上承汉魏,下启隋唐,自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两晋司马氏庸弱不堪,国家政治遂为门阀贵族所垄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英杰,趁机逐鹿中原、各展怀抱,其才之高,其心之壮,令人叹服。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胡夏、北燕等十六国,都曾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读这段历史,看乱世何以变乱、盛世何以到来,了解历史演变的规律和逻辑,了解中华文化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了解时代变迁中个人的生存手段与命运抉择。
3. 这是政局大变局、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为了迎来统一,中华文明在痛苦中自我磨炼、反思、蜕变。自此以后,中华文明的面貌焕然一新,迎来天下归一的盛世。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用轻松诙谐的笔触,再现中国大变局、大分裂、大融合的历史!
4. 作者通过阅读了大量的史料以及近现代历史学者的专著与论文,详实而生动地介绍了统一三国后的西晋,如何走向灭亡,北方五胡十六国以及周边小国的发展历程。
5. 本书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谋断十六国》的作者摒弃人云亦云的陈旧观点,详细解剖与发掘沉睡于史籍中的蛛丝马迹,以严谨,缜密的思维,抛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带给读者舒适而又富于启迪意义的阅读体验。
6. 本书每卷开头的《各政权部分人物表》和附录《十六国政权简表》《两晋十六国大事记》更为读者扫清了阅读障碍。
目录
楔子 从三国归晋,到八王之乱 / 005
章 成汉,个吃螃蟹的国家 / 011
节 李流据广汉、占成都 / 012
第二节 大业未捷身先死 / 016
第三节 李雄建大成,争做十六国国 / 021
第四节 南匈奴的那些事儿 / 026
第五节 刘渊:金鳞岂是池中物 / 030
第六节 八王之乱——你方唱罢我登场 / 034
第七节 刘渊称王左国城 / 039
第二章 石勒横空出世,刘聪蓄势而发 / 045
节 沦为奴隶,是怎样一种遭遇 / 046
第二节 反晋大业自此始 / 050
第三节 抱住刘渊大腿,做大做强 / 054
第四节 危机,还是转机 / 059
第五节 三攻洛阳,乾坤谁定 / 064
第六节 发迹河朔,席卷兖豫 / 070
第七节 计杀二王,立足襄国 / 074
第八节 西晋的丧钟,终于敲响了 / 080
第三章 前赵、后赵决一雌雄 / 086
节 东晋、成国、汉国并立的大势 / 087
第二节 刘石靖难,两赵对立 / 093
第三节 后赵的资产,越来越多 / 099
第四节 激战!一山不容二虎 / 106
第五节 好一个“居摄赵天王” / 113
第四章 成汉兴亡启示录 / 120
节 虽云天道,抑亦人谋 / 121
第二节 班以宽爱罹灾,期以暴戾速祸 / 125
第三节 李寿:石虎的拥趸 / 130
第四节 不作不死的李势 / 135
第五节 桓温灭汉 / 139
第五章 燕赵构恶,枭雄辈出 / 145
节 暴君石虎 / 146
第二节 传说中的鲜卑山 / 151
第三节 东部鲜卑分三部 / 155
第四节 慕容部的崛起 / 161
第五节 慕容家族的症结——继承人问题 / 165
第六节 石虎北伐,危机四伏 / 169
第六章 后赵、前燕、冉魏之间的混战 / 174
节 一统辽东——传奇的开始,繁华的落幕 / 175
第二节 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 179
第三节 太子被诛,石虎病危 / 183
第四节 趁乱杀石鉴,李闵称帝于邺 / 188
第五节 一个失败的军阀 / 192
第六节 石氏灭亡,局势渐明 / 195
第七节 慕容儁灭魏 / 200
第七章 前凉别有一道风光 / 206
节 河西霸主是怎样炼成的 / 207
第二节 守凉州,拥司马 / 212
第三节 王敦之乱无暇顾,张茂有志谋大事 / 217
第四节 尽有陇西之地,张骏终成霸业 / 224
第五节 连破强敌,文治武功齐备 / 229
附章 拓跋先世的传说 / 236
节 拓跋鲜卑的起源 / 237
第二节 力微联盟的解散 / 241
第三节 拓跋猗卢晋爵代王 / 246
第四节 内乱不断 / 252
第二卷 前秦风云 / 257
章 砥砺而行的前秦 / 260
节 西进关中,道阻且长 / 261
第二节 建立前秦,几经内忧外患 / 267
第三节 桓温的次北伐——引旆秦郊 / 274
第四节 成也谶言,败也谶言 / 280
第五节 苻坚即位前后的天下形势 / 285
第二章 王猛,夷吾、子产之俦 / 293
节 整顿吏治,前秦渐盛 / 294
第二节 小试牛刀,何其快哉 / 299
第三节 微缩版七国之乱——四公之乱 / 302
第三章 前燕:以人治国,且喜且忧 / 308
节 既是战将,又是兄弟 / 309
第二节 慕容儁建国称帝 / 314
第三节 攻打段龛,拿下广固城 / 319
第四节 此儿骨相不恒,吾家得之矣 / 324
第五节 汝能为周公,吾复何忧! / 330
第六节 洛阳争夺战 / 337
第七节 中流砥柱已折,前燕危机骤显 / 342
第四章 前秦灭燕,势如破竹 / 348
节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枋头之战 / 349
第二节 一个是背锅侠,一个是亡命人 / 357
第三节 王猛的阴谋——金刀计 / 363
第四节 潞川惨败,前燕亡国 / 369
第五章 前秦盛极一时 / 377
节 大胜之后,不可骄矜 / 378
第二节 遗言里的个问题 / 383
第三节 遗言里的第二个问题 / 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