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群英
页数:159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68109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体育小微企业单位作为一种公益性体育社会组织,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群众体育需求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专著立足于自组织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体育小微企业展开相关研究,开篇阐释了体育小微企业的理论,并对四川省体育小微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体育小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自组织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然后对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转换进行了探究,最终以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作为结尾,旨在为我国体育小微企业相关从业者提供一点指导性建议。
作者简介
周群英(1979.03-),女,汉族,重庆开州人,研究生学历,职称是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大学体育教学、健康管理、运动营养、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博士,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智库联盟白丁智库专家。主持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与治理创新研究”(SC208108),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证研究”(18SB0760),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县域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选择的吸引力研究”(xy2020010)等省部级和省厅级课题9项。出版《教育新常态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等著作4部:在《湖北社会科学》《科学管理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统计与决策》等CSSCI和北大核心发表论文20余篇。
沈卫珍(1972.03-),女,汉族,四川新津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是体育教学与训练。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研究》发表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高跷的起源与文化传播》发表在《浙江体育科学》,《西部农村中学学生体育卫生知识掌握状况实证研究》发表在《教学与管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东晋南朝上流社会高雅体育活动小考》发表在《兰台世界》。
杨帆(1981.12-),□,汉族,四川新津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四川外国语大学讲师,体育课教研室主任,武术一级裁判,研究方向是体育教学与训练、武术理论与实践。2007年6月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体育教育专业。获得重庆市第四届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大学生武术俱乐部体制构建研究》《文化自觉视阈下的高校武术教学研究》发表在《武术研究》,《体育专项课程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重比较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增加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发表在《体育世界(学术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发表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热表征与冷思考》发表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目录
第一节 体育小微企业关键概念阐释
第二节 体育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体育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二章 体育小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自组织产生的内部条件
第一节 体育小微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体育小微企业的成员构成研究
第三节 影响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序参量分析
第四节 影响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第三章 体育小微企业自组织产生的外部条件
第一节 有关政策对体育小微企业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 外部资源对体育小微企业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信息对体育小微企业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 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转换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第一节 体育小微企业发展动力转换的条件
第二节 体育小微企业发展动力转换的障碍
第三节 体育小微企业发展动力转换的对策
第五章 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一节 体育小微企业动力机制概述
第二节 体育小微企业动力结构分析
第三节 体育小微企业动力机制的实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