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望城县靖港镇人民政府,望城县史志档案局,望城县靖港古镇开发有限公司,佘浩宇
页数:292 页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17086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靖港镇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人湘,唐李靖讨莆铣驻兵于此,百姓德之,故口靖港”。
靖港地处湘江西岸,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清来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店铺。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相关资料
插图:一 团头湖畔觅遗存 先民生息留踪迹靖港,居湘中东北,处湘江尾闾,洞庭湖南部,是构成洞庭湖平原的组成部分。这里土质松疏,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加以气候适中,雨量充沛,为远古人类从事采集、渔猎和发展原始农耕提供了有利条件。1987年,在靖港地区发现的团头湖遗址群,证明远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无畏开拓的进取精神,无穷智慧的创造力,与大自然进行搏斗,求得生存和发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团头湖遗址群地处靖港、格塘、乔口3个乡镇的青峰、凌冲、水星等村之间,分布在龙须嘴、庙嘴上、鸦公山等临水湖滩台地上,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共有16处先民生活遗址,15处窑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层内涵丰富。出土有大量磨制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凿、石镰等,制作较为精致。陶器有双耳彩陶罐、折沿筒腹圆底陶釜、亚腰小平底双耳陶釜、侈口圈足陶碗及鼎、鼎足、豆柄等器物。其质地以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纹饰十分丰富,有戳印和彩绘两大类。戳印纹是用竹签在器物表面戳印或刻画出水波、圆圈、雨线、曲折、人字、山峰、宝塔等纹饰和各种几何形图案。彩绘是用黑彩和红彩在器表绘上方格、菱形等几何图案和鱼纹、蕉叶等写实性图案。洞庭湖在长江南岸,为国内第二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波澜壮阔,雄浑广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它是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初期的燕山运动中,所形成的地堑盆地。后经第三纪的抬升、移平,湖盆形态已基本消失。到第四纪初的断决差异运动中凹陷成湖,逐渐出现河网割切的地貌景观。团头湖便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第四系地层,沉积物甚为发育,构成滨湖平原的河谷阶地,是南洞庭湖汉口之一,全长8公里,宽约1公里,总面积667公顷,是长沙地区最大的湖泊。团头湖东滨湘江,北临益阳、湘阴,西接宁乡,南连格塘,湖岸曲折多弯,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和鹿角状。有孙家湖、仰天湖、六岔湖等十湖,螺头洲、泥卵洲、游鱼抢抱洲等十洲,塔山嘴、荷花嘴、龙须嘴、美女晒羞嘴等四十八嘴。湖面水平如镜,微风吹来,泛起叠叠涟漪,鱼儿在水中争食,搅动一湖清水,掀起阵阵波澜;港汊睡莲覆水,荷花亭亭玉立,争芳斗艳,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季节分明,无霜期长,严寒期
本书特色
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靖港史话》,洋洋三十万言,把靖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囊括其中,读起来可谓流畅自然、引人入胜。
目录
节选
《靖港史话》中的靖港镇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人湘,唐李靖讨莆铣驻兵于此,百姓德之,故口靖港”。靖港地处湘江西岸,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清来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店铺。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