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日本幽玄体系论

封面

作者:李东军

页数:384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15841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日本中世纪和歌理论的核心概念“幽玄”进行中国化阐释。将“幽玄体系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梳理归纳,并且对其诗学体系进行重构与阐释,重点在于通过中国古代诗学的观照,对“幽玄”的诗学与美学的机制原理进行话语转换,这有助于中日古代诗学的互证、互印,有助于东方诗学的重构。本书对日本中世纪和歌理论的核心概念“幽玄”进行中国化阐释。将“幽玄体系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梳理归纳,并且对其诗学体系进行重构与阐释。

作者简介

李东军 · 著
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苏州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长期从事日本文学研究,具体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日本中世纪和歌理论的核心概念“幽玄”进行中国化阐释。将“幽玄体系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梳理归纳,并且对其诗学体系进行重构与阐释,重点在于通过中国古代诗学的观照,对“幽玄”的诗学与美学的机制原理进行话语转换,这有助于中日古代诗学的互证、互印,有助于东方诗学的重构。本书对日本中世纪和歌理论的核心概念“幽玄”进行中国化阐释。将“幽玄体系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梳理归纳,并且对其诗学体系进行重构与阐释。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经世致用:中世和歌诗人的政治生态

第一节 “国风高扬”时代的和歌创作

第二节 “院政时期”的和歌文学

第三节 “经世致用”与“脱政治性”

第二章 幽深玄妙:“幽玄”的词义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 中国道教典籍中的“幽玄”

第二节 佛教及一般典籍中的“幽玄”

第三节 古代日本人对“幽玄”的移植

第四节 平安文学时期批评意识的萌发

第三章 余情幽玄:神韵美学的崛起

第一节 藤原俊成的“余情幽玄”

第二节 鸭长明的“幽玄”思想

第三节 和歌形象论之“景气”

第四节 藤原定家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节 “幽玄”之境与王昌龄的“三境说”

第四章 浓丽细婉:“幽玄”美学的多重风格

第一节 “幽玄”与“有心”

第二节 “幽玄”与“三体和歌”

第三节 “幽玄”美学中的“艳”要素

第四节 复古通变的“以悲为美”

第五章 琴瑟相鸣:宫廷文学的“幽玄”绝唱

第一节 藤原定家与后鸟羽院

第二节 “三夕歌”的“幽玄”之境

第三节 “幽玄”与“神韵”“妙悟”

第六章 雅俗之辨:“妖艳美”向“清风美”的审美转向

第一节 二条歌派与“古今传授”

第二节 “行云回雪体”与“妖艳美”

第三节 “王朝挽歌”——《正彻物语》

第四节 标举“冷寂寒瘦”的心敬美学

第七章 无中万般有:“幽玄”遗响的“空寂”美学

第一节 连歌论中的“幽玄”

第二节 能乐论中的“幽玄”

第三节 松尾芭蕉的“侘寂”美学

第八章 西学东渐:近代理性之光与“幽玄”式微

第一节 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

第二节 西方美学与古典美学的融汇转换

第三节 日本象征主义诗歌与“幽玄”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日本幽玄体系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7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