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查尔斯·达尔文
页数:557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53249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是一艘“切罗基”级10 双桅帆船,于1820年5月11日下水。这艘军舰在建成之初并没太大用武之地,后被改装为三桅考察帆船。1831年,年轻的查尔斯·达尔文先生登船参加了它的第二次考察之旅,之后他出版的这部《“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使得这艘船蜚声 ,名垂青史。 “小猎犬”号的成名,只是从侧面说明了这次考察的重要性。对于达尔文先生本人来说, 是意义重大:通过这次旅行,达尔文远离固步自封的“文明”社会,投入到一个真实的新世界;他一边仔细地收集事实,一边对这些事实进行理论讨论——当时真正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是不多的。所以说,“小猎犬”号之旅使达尔文完成了一次 的蜕变,他变成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富有冒险精神的科学家,一个敢于接受物种演变“异端思想”的科学伟人。 “小猎犬”号这次 旅程的点点滴滴被达尔文先生细致而有条理地记录在了这本《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里,达尔文先生的诸多 发现和重要证据被收录进了本书后的《“小猎犬”号科学考察动物志》。就请广大读者随这部意义非凡的科学名著,重温达尔文先生的那次改变人类文明的发现之旅吧!
作者简介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物种起源》《兰科植物的受精》《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
本书特色
本书由达尔文所著,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科普品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学校/家庭典藏读本)”系列之一。 一次改变世界的发现之旅,由达尔文协同5位第一博物学家、画家历时6年完成,一部收藏级博物学经典巨作,全面展现达尔文先生的精彩发现,呈现“自然选择”学说重要证据。
目录
普拉亚港——大里贝拉——充满微小水生动物的大气尘埃——海蛤蝓与乌贼的习性——非火山岛圣保罗岛
——奇异的硬壳——岛上的首批殖民者:昆虫——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巴伊亚——磨光的岩石
——短刺鲀的习性——浮游黄丝藻与微小水生动物——大海变色的起因
第二章 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弗利奥角北面之行——强烈的蒸发——奴隶制度——波托佛戈湾——陆生涡虫属
——科尔科瓦杜山上的云——倾盆大雨——蛙声悠扬——发出磷光的昆虫——叩头虫和它的跳跃能力
——碧霭渺渺——蝴蝶发出的声音——昆虫学——蚂蚁——捕杀蜘蛛的黄蜂——寄生的蜘蛛——圆蛛的计谋
——群居的蜘蛛——织网不对称的蜘蛛
第三章 马尔多纳多
蒙得维的亚——马尔多纳多——游览波兰科河——套索与流星套索——鹧鸪——无木无林——
鹿——水豚,又称水猪——栉鼠——习性如杜鹃般的牛鹂属——霸鹟——嘲鸫——
食腐鹰——闪电管石——受雷击的房屋
第四章 从内格罗河到布兰卡港
内格罗河——遭印第安人攻击的庄园——盐湖——火烈鸟——从内格罗河到科罗拉多河——
圣树——巴塔哥尼亚豚鼠——印第安家庭——罗萨斯将军——前往布兰卡港——沙丘——
黑人中尉——布兰卡港——盐壳——蓬塔阿尔塔——臭鼬
第五章 布兰卡港
布兰卡港——地质学——无数已灭 的巨大四足动物——近期的灭 ——物种存在时间——
大型动物不需要茂盛的植被——南部非洲——西伯利亚的化石——两种美洲鸵鸟——灶鸟的习性
——犰狳——毒蛇、蟾蜍、蜥蜴——动物的冬眠——海鳃的习性——印第安人战争和大屠杀——箭头,历史遗物
第六章 从布兰卡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出发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绍塞河——本塔纳山——第三个驿站——驱赶马匹——流星套索
——山鹑和狐狸——地形——长脚鹬——麦鸡——冰雹风暴——塔帕尔肯山的自然台地
——美洲狮肉——肉食——瓜尔迪亚-德尔蒙特——牲畜对植被的作用——刺菜蓟——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牛的大畜栏
第七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圣菲
前往圣菲考察——蓟原——兔鼠的习性——穴鸮——咸水溪——平坦的原野——乳齿象——圣菲
——地形变动——地质学——已灭 的马的牙齿——南北美洲现存的四足动物与化石的关系
——大干旱的影响——巴拉那河——美洲虎的习性——黑剪嘴鸥——绿翠鸟、和尚鹦哥、叉尾霸鹟
——革命——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的状况
第八章 乌拉圭河东岸地区与巴塔哥尼亚
前往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的短途旅行——庄园的价格——如何清点牛的数目——奇特的牛种
——穿孔的圆石——牧羊犬——驯马,高乔人骑马——住民的特征——拉普拉塔河——大群蝴蝶
——飞行蜘蛛——海中的磷光——盼望港——原驼——圣胡利安港——巴塔哥尼亚的地质学——
巨型动物化石——动物的形态不变——美洲动物的变化——灭 的原因
第九章 圣克鲁斯、巴塔哥尼亚与福克兰群岛
圣克鲁斯——沿河而上的探险——印第安人——大片玄武岩流——非河流搬运而得的碎岩
——河谷的地表层——安第斯兀鹫的习性——安第斯山脉——巨大的漂砾——印第安人的遗址
——回到船上——福克兰群岛——野马、野牛和野兔——像狼的狐狸——用骨头生火——
捕野牛的方法——地质状况——石流——猛烈运动的场景——企鹅——雁属动物——海牛卵——群栖动物
第十章 火地岛
次到达火地岛——大成湾——记叙几个生活在船上的火地岛人——与野蛮人交谈——
丛林景色——合恩角——威瓜姆湾——野蛮人的不幸状况——饥荒——食人族——弑母——
宗教情感——大风——比格尔海峡——庞森比海峡——建造棚屋、安置火地岛人——比格尔湾的分叉
——冰川——回到舰上——回看安置地——土著人中的平等状况
第十一章 麦哲伦海峡:南部海岸的气候
麦哲伦海峡——饥荒港——攀登塔恩山——丛林——可以吃的真菌——动物学——大海藻——离开火地岛
——气候——南海岸的水果树和物产——科迪勒拉山脉的雪线高度——冰川的下降入海——冰山的形成
——漂砾的转移——南极岛的气候和物产——冷冻动物尸体的保存——摘要重述
第十二章 智利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