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廷海/21.5
页数:327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349845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参考 指南、共识和研究成果,分12章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中医证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述了冠心病中西药物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优化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合理应用及治疗思路, 还介绍了冠心病治疗新药研究的程序、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及前景。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求新、实用。可作为心血管医生、研究生及有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杜廷海,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脏中心副主任,兼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脏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又分别在河南中医药大学西学中班和研究生班上学,获中医研究生硕士学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主编出版《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学》《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妙治疑难病》《中西医结合心肺急症学》《冠心病》等专著,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目录
第一章 冠心病概述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病机和发病危险因素
一、病因病机
二、发病危险因素
第三节 中西医诊断依据和程序
一、中医诊断依据和辨证标准
二、西医诊断依据和程序
第四节 冠心病治疗现状与进展
一、药物治疗
二、介入治疗
三、外科手术治疗
四、基因治疗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六、康复治疗
第二章 冠心病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血小板聚集和凝血
一、血小板黏附、聚集与血栓形成
二、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调节
三、冠心病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血脂代谢
一、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二、冠心病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第三节 心电生理和离子通道
一、心电生理
二、离子通道
第四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组成与作用
二、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五节 心脏能量代谢
一、正常心脏的能量代谢
二、冠心病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
第六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心功能变化
二、无复流现象
三、钙超载
四、炎性反应
五、脂质过氧化损伤
第七节 炎性反应
一、炎性因子
二、冠心病与炎性反应
第八节 氧化应激
一、氧化应激机体效应
二、冠心病与氧化应激
第九节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二、内皮素
三、血管内皮祖细胞
四、冠心病与内皮功能障碍
第十节 胰岛素抵抗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病机和发病危险因素
一、病因病机
二、发病危险因素
第三节 中西医诊断依据和程序
一、中医诊断依据和辨证标准
二、西医诊断依据和程序
第四节 冠心病治疗现状与进展
一、药物治疗
二、介入治疗
三、外科手术治疗
四、基因治疗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六、康复治疗
第二章 冠心病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血小板聚集和凝血
一、血小板黏附、聚集与血栓形成
二、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调节
三、冠心病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血脂代谢
一、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二、冠心病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第三节 心电生理和离子通道
一、心电生理
二、离子通道
第四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组成与作用
二、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五节 心脏能量代谢
一、正常心脏的能量代谢
二、冠心病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
第六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心功能变化
二、无复流现象
三、钙超载
四、炎性反应
五、脂质过氧化损伤
第七节 炎性反应
一、炎性因子
二、冠心病与炎性反应
第八节 氧化应激
一、氧化应激机体效应
二、冠心病与氧化应激
第九节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二、内皮素
三、血管内皮祖细胞
四、冠心病与内皮功能障碍
第十节 胰岛素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