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页数:165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90473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开展的“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总结”系列研究之“西北区域县、村脱贫攻坚经验总结”项目成果之一,由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孙兆霞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淼团队共同完成。两个项目组于2019年8月、9月和10月赴青海开展调研。调研期间,项目组分赴大通县边麻沟村、尖扎县德吉村、治多县同卡村、甘德县恰不将村、互助县班彦村、乌兰县巴音村开展典型调查。从这六个村的案例中可以窥见青海省脱贫攻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些宝贵经验。全书内容无政治导向问题,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格调积极向上,符合出版要求。
作者简介
中国脱贫攻坚:青海省六村案例 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组织编写
青海课题组成员及本书撰写人员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项目组(边麻沟村、德吉村、同卡村)
组 长:孙兆霞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
副组长: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黄 路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院长、副教授
团队成员: 毛刚强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研究员
曹端波 贵州大学教授
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教授
张 建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脱贫攻坚:青海省六村案例 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组织编写
青海课题组成员及本书撰写人员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项目组(边麻沟村、德吉村、同卡村)
组 长:孙兆霞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
副组长: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黄 路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院长、副教授
团队成员: 毛刚强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研究员
曹端波 贵州大学教授
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教授
张 建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雷 勇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宗世法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徐 磊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梁 坤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向 丹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龙丽萍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 蕾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项目组(恰不将村、班彦村、巴音村)
组 长:吴 淼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
副组长:郭永园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团队成员: 杨 磊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蔡长昆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姜伟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 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向 玲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悦箫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沈琪瑶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
瑞莲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 倩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梁娴莹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一凡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哲盈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 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世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录
一、遭遇治理困境的边麻沟村村情
二、组织动员:边麻沟村的旅游扶贫行动
三、村域共同体:旅游扶贫助推基层治理
四、结语
第二章 德吉村:易地搬迁通往幸福
一、德吉村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
二、德吉村的减贫发展:机理、路径与实践
三、德吉村减贫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 同卡村:以“文”化贫的发展之路
一、村庄基本情况
二、贫困成因
三、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
四、脱贫攻坚经验总结
五、结语
第四章 恰不将村:嵌入生态保护的游牧贫困村脱贫之路
一、三江源核心保护区的贫困游牧村庄
二、组织下沉:牧区国家政权的强化
三、适度发展:生态保护下的脱贫攻坚
四、国定贫困村脱贫及发展:基于政策托底适度开发模式的成就
五、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班彦村:两极化贫困村脱贫之路
一、低度发展与两极分化:班彦村脱贫难题
二、村社整合:从政策供给到组织实施
三、政策叠加:基于新村的村庄再造
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庄再造式扶贫成就
五、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巴音村:产村融合发展
一、村庄发展之困:巴音村的条件限制与扶贫历程
二、村庄发展之力:新时代巴音村脱贫的坚强保障
三、村产融合发展之路:再造一个新巴音村
四、村产融合发展之果: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五、深化产村融合发展:巴音村脱贫成果的巩固
六、产村融合发展之经验:巴音村脱贫的展望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