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华容
页数:26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42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精准扶贫”为视角,以“贵州农村妇女参政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妇女参政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梳理,对精准扶贫给农村妇女参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运用博弈论知识对妇女参政进行分析,分析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分析。在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现阶段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影响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政策建议。贵州省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农村的扶贫攻坚是重中之重,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农村妇女参政问题,对于实现政治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唐华容,女,湖南新邵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工作,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多次,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贵州省部级课题两项,参与完成国家课题一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评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妇女参政的相关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二、社会性别理论
三、女权主义观
第二节 农村妇女参政
一、概念界定
二、农村妇女参政的意义
三、农村妇女参政的原则
第三章 近代以来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历程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维新运动时期
二、辛亥革命时期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前(1919—1931)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参政的第一次高峰(1949—1956)
二、妇女参政的“繁荣”发展时期(195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2)
二、稳步推进时期(1992—2002)
三、积极拓展时期(2002—2012)
四、全面深化时期(2012年以后)
第四章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农村妇女参政的博弈分析
一、农村妇女参政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二、农村妇女参政的演化博弈分析
三、女村官参政的演化博弈分析
第三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参政意识分析
二、参政制度分析
三、参政途径分析
四、参政效度分析
五、参政广度分析
六、参政深度分析
第五章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第一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综合评价的依据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综合评价权重的确定
一、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二、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
三、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
第三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模糊综合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二、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模糊综合评价
三、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传统思想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传统婚姻模式的影响
二、传统家庭道德观念的影响
三、传统性别分工的影响
第二节 自身素质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经济水平的影响
二、教育程度的影响
三、参政意识的影响
第三节 公共政策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政策本身缺陷的影响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
三、机构合作缺乏的影响
第七章 提高贵州农村妇女参政水平的途径
第一节 优化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环境
一、塑造平等的性别文化
二、构建参政的法律环境
三、创造参政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 提高贵州农村妇女的自身综合素质
一、提升贵州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
二、提高贵州农村妇女的教育程度
三、增强贵州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
第三节 完善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政策制度保障
一、健全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制度建设
二、构建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培训机制
三、强化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评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妇女参政的相关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二、社会性别理论
三、女权主义观
第二节 农村妇女参政
一、概念界定
二、农村妇女参政的意义
三、农村妇女参政的原则
第三章 近代以来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历程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维新运动时期
二、辛亥革命时期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前(1919—1931)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参政的第一次高峰(1949—1956)
二、妇女参政的“繁荣”发展时期(195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妇女参政历程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2)
二、稳步推进时期(1992—2002)
三、积极拓展时期(2002—2012)
四、全面深化时期(2012年以后)
第四章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农村妇女参政的博弈分析
一、农村妇女参政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二、农村妇女参政的演化博弈分析
三、女村官参政的演化博弈分析
第三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参政意识分析
二、参政制度分析
三、参政途径分析
四、参政效度分析
五、参政广度分析
六、参政深度分析
第五章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第一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综合评价的依据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综合评价权重的确定
一、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二、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
三、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
第三节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模糊综合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二、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模糊综合评价
三、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传统思想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传统婚姻模式的影响
二、传统家庭道德观念的影响
三、传统性别分工的影响
第二节 自身素质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经济水平的影响
二、教育程度的影响
三、参政意识的影响
第三节 公共政策对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政策本身缺陷的影响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
三、机构合作缺乏的影响
第七章 提高贵州农村妇女参政水平的途径
第一节 优化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环境
一、塑造平等的性别文化
二、构建参政的法律环境
三、创造参政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 提高贵州农村妇女的自身综合素质
一、提升贵州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
二、提高贵州农村妇女的教育程度
三、增强贵州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
第三节 完善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政策制度保障
一、健全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制度建设
二、构建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培训机制
三、强化贵州农村妇女参政的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