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成奎
页数:29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307545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政府缓解甚至解决收入不平等的政策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扶持政策如大力度优惠工资制度等与间接扶持政策如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本研究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收入机会不平等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测度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人力资本现状、短期与长期收入机会不平等情况,然后通过中国数据实证分析公共服务供给(选择对人力资本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教育、公共医疗、低保)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特色
对收入不平等、机会平等、公共服务供给等主题感兴趣高等院校、政府与社会上的有关研究者或感兴趣者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6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 10
第四节 研究框架 11
第二章 公共服务供给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机理 13
第一节 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机理 13
第二节 人力资本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机理 23
第三章 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力资本水平测度 37
第一节 公共服务供给测度 37
第二节 人力资本水平测度 50
第四章 收入机会不平等的测度 58
第一节 收入机会不平等文献综述 58
第二节 短期机会不平等测度与分解 62
第三节 长期机会不平等测度与分解 76
第四节 机会不平等测度的扩展分析 89
第五章 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公共教育为例 102
第一节 公共教育供给对人力资本影响的文献综述 102
第二节 公共教育供给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104
第三节 公共教育对人力资本的逆传递效应分析:以子女教育 对父母健康影响为例 136
第六章 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公共医疗为例 154
第一节 公共医疗对人力资本影响的文献综述 154
第二节 公共医疗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155
第七章 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低保政策为例 179
第一节 低保政策对人力资本影响的文献综述 179
第二节 低保政策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181
第八章 人力资本对收入机会不平等影响的实证分析 197
第一节 人力资本对收入机会不平等影响的文献综述 197
第二节 人力资本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效应 198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220
参考文献 227
附录 256
节选
第一章引言 收入不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绝对避免的难题,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完善各类政策措施以努力缓解收入不平等,不可否认,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依旧难以达到“合意”的状态。缓解收入不平等的途径是多面向的,其中通过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个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推动个体收入机会平等进而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是一种潜在且长期有效的路径。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政府一向重视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为抑制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多年来一直位于0.4的国际警戒线之上,说明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依旧存在。究其背后原因,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效果除了受政府政策因素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帮扶对象的禀赋与努力,而这是与帮扶对象的人力资本水平直接相关的。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依旧存在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0167.1元增长至2019年的30732.8元,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由2008年的0.491下降为2019年的0.465,但是同期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的国际警戒线之上(表1-1),而且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依旧存在。表1-2数据显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的差距由2010年的7466.3元递增为2019年的15452.8元,但是地区收入比由2010年的1.47增加为2015年的1.67,之后缓慢递减为2019年的1.64。同样地,城乡收入差距绝对额也在持续扩大,由2010年的13190.4元扩大到2019年的26338.1元,城乡收入比由2010年的3.23逐渐回落到2019年的2.64。这说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未达到“合意”状态。 进一步地,表1-3数据显示,2015~2019年五等份分组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虽然最高20%收入与最低20%收入之间差额由2015年的49322.3元扩大到了2019年的69020.3元,但同期的最高20%收入与最低20%收入的比值一直在10.35~10.97,显示最高20%收入群体与最低20%收入群体之间的绝对额在扩大但比值基本稳定。 这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居民人力资本等。表1-4显示,2004~2018年中国城乡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的结构总体上持续优化,且城镇与农村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总体上均有较明显提升;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2004年城乡差距为14.24%,2018年上升为22.72%。表1-5显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存在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特点。中国地区与城乡之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和中国地区与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高度一致性。 众所周知,人力资本内容包括智力与健康两个主要方面,智力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的均等化与教育质量的直接影响,而健康则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卫生的直接影响,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综合作用。表1-6显示,2004~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与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额均有较大提高,除2016年和2018年外,其他年份生均教育经费额增速都较快;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增速保持了较快速度,与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增速基本上保持了同步,说明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表1-7显示,2004~2019年城镇与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均在增长,但是城镇每千人拥有的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明显高于农村,说明城乡医疗卫生差异依旧存在。 二、推动缓解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思考 根据对前述宏观统计数据的分析可知,中国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其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也较高(以居民受教育程度衡量),而居民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其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也较高(以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衡量)。由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有助于提升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即受教育水平与健康水平,进而缓解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同时,众多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与居民所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公共服务供给是影响居民人力资本与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政府应从优化居民外部环境、提升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两个方面着手,以期构建起以人为本、内在且可持续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由此,本书主要思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有:一是除了现有的针对短期收入机会不平等的衡量外,长期收入机会不平等应该如何衡量?二是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究竟为何?不同类型公共服务供给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又是如何?三是基于人力资本对缓解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应该如何进行公共服务供给决策?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也使得本书研究具有重要且紧迫的经济与社会意义。一是有助于拓展与丰富对机会不平等的研究。本书在当前将机会不平等用于解释收入不平等的众多研究成果基础上,拓展了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及测度,并在短期收入机会不平等测度基础上尝试测度长期收入机会不平等。二是有助于发现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政策着力点。遵循罗默环境—努力理论基础,重点分析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环境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由此能为政府缓解收入不平等提供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三是有助于正确理解收入不平等与共同富裕。缓解收入不平等或促进共同富裕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但是并非要求实现收入的完全平等,而是应该支持居民经过努力形成的“合理的”收入差距,政府调节的对象是各类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合理”收入差距。 第二节文献综述 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学界与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这源于收入机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形成受到环境与努力禀赋两个因素影响,环境主要是指个体无法控制的宏观政府政策、微观家庭环境等,努力禀赋则更多表现为受个体自身属性影响的个体自主表现。一般地,努力禀赋是难以直接从外部改变的,而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施加适度影响而改变,故现有很多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干预个体的外部环境而展开的。 一、机会不平等及其影响研究 机会平等最初源自政治学领域,后来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成为解释经济与社会问题重要且有效的工具。 (一)机会不平等的内涵与趋势 不平等是人们对分配结果差异的主观认知,但人们对源自个体努力与社会出身的不平等的主观判断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差异化的机会不平等概念。机会不平等会阻碍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Aiyar and Ebeke,2020;Marrero and Rodriguez,2013)。机会平等的最初判断标准是个体对资源的获得及其对分配结果的责任(Dworkin,1981),后来逐渐发展为获取福利的机会(Arneson,1989,1999),环境与努力两因素(Roemer,1993,1998;Roemer et al.,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