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优质饲用牧草栽培与利用

封面

作者:王凤梧

页数:142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55293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优质饲用牧草栽培与利用》共分为29章,主要介绍了适合内蒙古地区种植的29个优质饲用牧草品种,包括各种牧草的起源与分布、主要价值与利用、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各种牧草种植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优质饲用牧草栽培与利用》便于广大农牧户、种养合作社和相关企业借鉴参考,了解牧草种植的基本知识,解决牧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对科学种植牧草、发展草食型畜禽养殖、增加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王凤梧,男,汉族,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员,研究员,农学本科。现任乌兰察布市第五届政协常委兼农牧业专委会副主任,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与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站长,乌兰察布市燕麦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乌兰察布市燕麦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第二导师。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和市级在研课题10余项;2次获评部级先进个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批“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6项,市科学技术奖1项;主持鉴定成果3项;参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6项,登记燕麦品种1个,主持编制地方行业标准2项,参与起草制定地方行业标准19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出版著作10部,参编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燕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燕麦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燕麦的主要栽培技术
第四节 燕麦的病虫害防治
第五节 主推国产燕麦草品种介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老芒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老芒麦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老芒麦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麦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麦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新麦草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黑麦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黑麦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黑麦草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无芒雀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芒雀麦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无芒雀麦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披碱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披碱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披碱草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冰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冰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冰草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羊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羊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羊草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早熟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早熟禾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早熟禾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赖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赖草的特征特性
第三节 赖草的主要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苏丹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苏丹草的特征特性
……

第十二章 芨芨草
第十三章 紫花苜蓿
第十四章 黄花苜蓿
第十五章 箭筈豌豆
第十六章 草木樨
第十七章 沙打旺
第十八章 柠条锦鸡儿
第十九章 羊柴
第二十章 三叶草

节选

  《优质饲用牧草栽培与利用》:  第四节 紫花苜蓿的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1.苜蓿霜霉病  叶面正面出现褪绿斑,形状不规则,无明显边缘,叶片背面有灰白色(淡紫色)的霜状霉层,外围呈黄色,叶片多向下卷曲。受害植株茎秆扭曲,变粗,节间缩短,全株褪绿。孢子产生时病斑变成灰褐色,易脱落。苜蓿霜霉病主要在川塬灌区和阴湿地区发生,发病较早,始发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般在6月初和7月底有2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病害基本停止。  2.苜蓿锈病  受害叶片先出现褪绿色小斑,后病斑稍隆起呈疱疹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后疱疹状病斑表皮破裂散出棕红色粉末状夏孢子堆,叶片皱缩、卷曲,甚至脱落。严重时,茎秆也可受侵染。苜蓿锈病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要发生地,以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最盛发。  3.苜蓿白粉病  发病初期,叶、茎秆或荚果上有白色霉层,后逐渐扩大,产生分生孢子,发病后期病斑覆层出现灰色或浅褐色闭囊壳,上有黄色或黑色小点,植株生长不良,易落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病最为严重,高寒阴湿地区次之,川塬灌区偶有发生,5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均有发生。。  4.苜蓿褐斑病  由苜蓿假菌盘引起,发病初期,茎、叶、荚果上均出现点状浅褐色绿斑,后扩大呈圆形,多发于下部茎、叶,再蔓延于上部嫩梢叶片。后期病斑出现褐色的盘状隆起(子囊盘),叶片变黄脱落。苜蓿褐斑病主要发生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  5.苜蓿黄斑病  受害叶片上初期出现浅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褪绿斑,随之变为黄色的大斑。病斑呈扇状、条斑状或圆形。病叶干枯,提前脱落。后期病组织上出现许多橙黄色至黑色的杯状小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多生于死亡的叶背上。发病时间为5-8月,主要为害幼龄苜蓿和头茬苜蓿,但高寒阴湿地区的苜蓿在阴雨低温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  6.苜蓿炭疽病  植株茎、叶、荚果均受侵染,根茎部最易受害发病,植株枯萎,严重时造成死亡。植株细小,生长不良,常引起草地出现裸地。病斑稍凹陷,边缘呈褐色,边缘以内呈甘草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可环绕茎部或多个病斑互相连接,造成茎的折断。以6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的高峰期。  7.苜蓿根腐病  苗期叶片发黄,植株萎蔫倒伏。成株发病的典型症状是根部皮层组织至木质部变为黄色至褐色,主根上的病斑边缘不清。苜蓿根腐病主要发生在高寒阴湿地区和川塬灌区的越年生苜蓿,特别是5月和8月的低温阴雨和灌水,使苜蓿极易发生根腐病,造成苜蓿地成片枯死裸露。  二、主要虫害  1.苜蓿蚜虫  蚜虫主要有豌豆无网长管蚜、苜蓿无网长管蚜和苜蓿斑蚜。川塬灌区以前2种居多,阴湿山区则多发苜蓿斑蚜。蚜虫为害时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茎、叶,幼芽和花器的各部位上,以刺吸口器吸取汁液。被害植株叶片卷缩,蕾和花变黄脱落,影响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牧草产量,严重发生时田间植株成片枯死。蚜虫的蜜露常引起叶片发霉,直接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蚜虫主要在川塬灌区和阴湿山区发生为害,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期。  2.蓟马  蓟马主要为害叶片、芽和花等部位。苜蓿嫩叶被蓟马嘬吸后出现地图状白色斑点,致叶片卷曲以至于枯死。生长点被害后发黄、凋萎,导致顶芽不能继续生长和开花。蓟马在花期为害最严重,它在花内取食,捣散花粉,破坏柱头,吸收花器营养,造成落花落荚,引起种子皱缩减产。虫口密度大时,叶片从边缘开始干枯,状如火烧,导致植株生长停止。蓟马在苜蓿上均有为害,尤以开花期和接近开花期的苜蓿地多发,4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  3.潜叶蝇  潜叶蝇以幼虫潜居在苜蓿叶片的上、下表皮中,刮食叶肉,边食边往里边钻,食量随虫体增大而增加,潜道由叶缘开始弯曲延伸。当1个叶片上幼虫数量多时,潜道互连成片,致叶枯萎。叶片受害时大部分叶绿素被破坏,只剩下表皮和叶脉,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死。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造成盘旋形弯曲道,食痕呈白色。成虫将卵产于叶组织内并吸食叶面,食道多呈钉孔状。潜叶蝇为害可使叶片质量降低,光合面积减少并致落叶,阻碍植株生长,导致产草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降低。3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并有春、秋两季为害较重的特点。主要发生地为川塬灌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较少。  4.斜纹夜蛾  苜蓿夜蛾的幼虫多在叶面取食叶肉,2龄后从叶片边缘向内取食,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幼虫也常喜欢钻蛀寄主植物的花蕾、果实和种子。一般在8-9月局部较大发生。由于幼虫多取食叶片,短时间内的大量取食,有时1周内将受害苜蓿的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茎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优质饲用牧草栽培与利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