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区域文化与战时中国文艺: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选集

封面

作者:杨华丽

页数:422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291632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集33篇关于抗战文化与文艺研究的论文,通过战时中国小说、战时中国诗歌、战时中国散文、战时中国文艺四个方面,以区域文化为视角,系统探讨了抗战时期大后方、解放区、“孤岛”上海文学、艺术等的基本形貌、历史细节、形成原因、重要特质,以及文人的活动情况、文学成就、对抗战的贡献等,致力于对战时中国各区域的理论问题、文学实践、文化特征加以深细描绘,力图全面呈现战时中国文艺与民族国家观念之间的复杂关联,凸显了“文化抗战”的重要功能和意义。书稿中收录的文章研究视野开阔,有文学研究,也有文艺研究,更有宽泛的文化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既有对具体作家、文化现象的研究探讨,也有纵贯抗战时期文艺现象的深层次分析。

作者简介

杨华丽,1976年生,四川武胜人,文学博士。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重庆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主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抗战文学与文化研究。出版专著《“打倒孔家店”研究》等两部;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两项。

目录

序言 李文平
区域文化与战时中国诗歌
通今适变——再论战时重庆《新华日报》的旧体诗 邱域埕
李金发抗战诗歌意象探析 陈晨昕
论延安时期民歌体新诗的形式构建 胡青霞
延安解放区新秧歌兴盛缘由探析 谢丽
陈敬容诗文中的自我投射研究 沈金鱼
论李华飞抗战时期诗歌创作中的精神本土书写 项逸
穆旦对野人山经历的重塑及意义 朱春蓉
区域文化与战时中国小说
予且上海沦陷时期小说的价值探究 罗佳
师陀小说与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学 唐颜
论《第四病室》和《寒夜》的空间形态 刘超
巴金抗战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黄舒
论抗战时期老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陈窈
《自流井》的成型与西南边地的发现 李琪玲
《嘉陵江畔的传奇》与“民国重庆”乡村叙事 陈广根
区域文化与战时中国散文
《人性的恢复》的创作过程及艺术价值 赵家胜
论陪都女作家散文中的生命体验 杨欢
“民族/革命”叙事话语的建立 周莲
从成都到延安:何其芳的文学道路与文学创作 李卉
论上海“孤岛”时期文艺通讯运动 蔺玉娇
全面抗战时期散文创作风格的嬗变 冯奕
区域文化与战时中国文艺
论刘盛亚抗战文学的叙事视角 张莉
阿英战时戏剧中女性书写的深层意蕴 吴蔑景
为身体解魅——萧红“身体叙事”的精神内涵 刘雅琴
萧红重庆时期文学创作再认识 张旭
《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的双重属性 王美花
《烽火》:战火中的“呐喊” 彭静
《春云》的创刊、转型与停刊 柯珂
“九一八”事变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龙秋麟
抗战文学论争中的审美启蒙性与国民性改造诉求 李新
论郭沫若的战时文艺观 熊文
论新“民族形式”与郭沫若人民文艺的不平衡性 沈逸
陪都电影传播战时机制的确立与理论导向 冯清贵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校园文学社团的风格特征 吴阳红
附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区域文化与战时中国文艺: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选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