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爱与悲之歌

封面

作者:王志达 李云

页数:206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7146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爱与悲之歌:歌剧的当代审美与表演诠释》将通过对该歌剧主要人物形象的细致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演唱技术与演唱审美,通过文本分析等手段将音乐中调性、织体、节奏中审美内容和戏剧表达提炼、总结,帮助学生更贴近戏剧人物地演唱,从而达到美育教育的目标。  歌剧人物形象往往从戏剧和音乐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戏剧文本与音乐文本的比较分析,研究歌剧中戏剧语言向音乐语言转换中生成的内容价值,音乐语言如何行使戏剧功能,实现美育核心的“发现美”,这是歌剧美育教育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路径。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既了解原作戏剧表达的意愿,又认识音乐表达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研究同一题材下,对两种不同艺术语言在转换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并应用于美育。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曹禺戏剧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对该题材有整体的认识,此为“认识美”。然后,为了便于教学参考,再根据具体人物进行戏剧功能的分析,着重对语言文本转换为声乐文本之后的重点唱段进行分析,此为“理解美”,并从而在演唱中实现二度创作的“创造美”。  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当审美因素运用到歌剧教学实践中,就要关照到其中从个体人物到某一片段的集体群像,从宣叙调、咏叹调到重唱编排,以及戏剧表演部分与音乐部分的多重综合分析。《原野》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展现出不同的戏剧特征和音乐特征,每个人物形象也就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和风貌,例如仇虎的“悲情之美”、焦母“人性丑”与“音乐美”的结合等。通过文本研究挖掘每个人物音乐和戏剧背后的审美特征,将文本的审美信息教授于学生,使学生更深刻而全面地感知人物。

作者简介

  王志达,男中音青年歌唱家,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毕业,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师。力量之声(Vocal Force)组合成员。2016年11月,被授予“中国长江旅游推广联盟”推广大使;2017年跟随上海艺术家代表团参加阿斯塔纳世博会;2017年跟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参加2017“中澳旅游年”文化推广活动暨“力量之声”组合演唱会;2017年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演唱上海旅游节节歌《共同的节日》;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于上海分会场演唱《我们的上海》;2020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晚会。  主要奖项:  1.2013年,获得意大利拉菲尼契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金奖。  2.2015年,荣获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人表演奖。  3.2017年,获得《新闻晨报》颁发的“2016年上海影响力人物”大奖。  4.2017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优秀作品奖”。  5.《我们的上海》MV荣获上海第十四届“银鸽奖”广播影视类一等奖。    李云,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男中音青年歌唱家,华东师范大学歌剧艺术方向教育学博士。  主要奖项及演出经历:  2010年,中国音乐金钟奖黑龙江赛区选拔赛美声组一等奖;  2011年9月,于天桥艺术中心参演瓦格纳歌剧《唐豪瑟》中国首演;  2011年10月,于人民大会堂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  2011年10月至2022年1月,任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其间与意大利歌剧艺术指导马可·贝雷依(MarcoBellei)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于天津大剧院参演歌剧《俄狄浦斯王》、于河南卫视指导《感动中国》等节目;  2014年,代表中国参加德国GUTIMMLING歌剧节,并于闭幕音乐会担任独唱;  2017年9月,出访俄罗斯莫斯科师范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在音乐会中担任独唱;  2017年,作为自由撰稿人,为戴玉强制作的喜马拉雅《戴你听歌》撰稿《CastaDiva》《草原之夜》《Vincent》《布列瑟农》等分期节目。  2019年,参演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饰哈尚校长,于上海大剧院、北京保利剧院、深圳南山文体中心等剧院大剧场演出59场,受原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Christophe Barratier)先生好评。  2019年理查德·柯西昂特(Richard Cocciante,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作曲)先生创作音乐剧《图兰朵》工作坊主演,饰铁木尔;  202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69周年校庆压轴演唱《岁月》《ALL I ASK OF YOU》;  2021年,主演原创音乐剧《沉默的真相》28场,饰演张超、陈明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话剧《原野》与歌剧版的文本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话剧《原野》人物形象及艺术价值
第二节 曹禺话剧的歌剧改编特质
第三节 话剧《原野》与歌剧版的文本比较分析

第三章 歌剧《原野》文本的审美研究
第一节 金湘作品的音乐美学特征
第二节 歌剧《原野》音乐文本分析
第三节 歌剧《原野》的音乐审美特征

第四章 歌剧《原野》人物形象的美育教学分析
第一节 歌剧《原野》人物的音乐塑造特征
第二节 “爱”与“仇”在仇虎歌剧教学中的体现
第三节 金子人物的反叛与音乐的“传统”
第四节 “反面人物”焦母的“人性丑”与“音乐美”
第五节 焦大星命运的“悲剧美”在唱段中的展现

第五章 歌剧《原野》的美育实践研究
第一节 《原野》中重唱的排演教学
第二节 歌剧《原野》校园排演的实践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爱与悲之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