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家钊
页数:19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90576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选题是学术专著。本选题以英语世界为视野,以中国问题为旨归,展开对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观点的整理和述评。本选题包括四个章节,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分期、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材料、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方法、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视野。选题以“历史梳理”“一手文献”“两种方法”为框架主体,“历史梳理”是对1910年至今美英马克·吐温研究的历史谱系描写,“一手文献”是对马克·吐温去世后学界形成的重要文献的再研究,“两种方法”关注文本发生学和历时研究法下吐温种族观等的重塑。本选题还涉及澳、印等英语国家的马克·吐温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选题对中国马克·吐温研究状况做出回应,利用相关成果对学界关注的马克·吐温研究争鸣提供新视角。
作者简介
林家钊,福建省连江县人,四川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任职于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从事美国文学、跨文化传播研究。鹏城孔雀计划C类人才。在A&HCI、CSSCI期刊等发表有“Becoming as Suffering: A Genealogy of Female Suffering in Chinese Myth and Literature”、《晚清翻译小说中的政治、诗学与媒体——马克·吐温〈火车上的食人族〉日中译本比较研究》等文章十余篇。主持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分期
第一节 1910年前:经典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 1911—1919年:文学遗产的整理
第三节 1920—1950年:精神分析批评的介入
第四节 1957—1970年:种族主义风波的挑战
第五节 1966—1980年:双面人格论的提出
第六节 1980年至今: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兴盛
小结
第二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材料
第一节 马克·吐温一手文献的保存、出版与数字化
第二节 马克·吐温一手史料挖掘:书信集、演讲录、笔记本等
小结
第三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方法
第一节 马克·吐温研究中的文本发生学方法及其价值
第二节 马克·吐温研究中的历时研究方法及其价值
小结
第四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 马克·吐温与澳大利亚
第二节 马克·吐温与新西兰
第三节 马克·吐温与印度
第四节 马克·吐温与非洲英语国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分期
第一节 1910年前:经典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 1911—1919年:文学遗产的整理
第三节 1920—1950年:精神分析批评的介入
第四节 1957—1970年:种族主义风波的挑战
第五节 1966—1980年:双面人格论的提出
第六节 1980年至今: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兴盛
小结
第二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材料
第一节 马克·吐温一手文献的保存、出版与数字化
第二节 马克·吐温一手史料挖掘:书信集、演讲录、笔记本等
小结
第三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方法
第一节 马克·吐温研究中的文本发生学方法及其价值
第二节 马克·吐温研究中的历时研究方法及其价值
小结
第四章 英语世界马克·吐温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 马克·吐温与澳大利亚
第二节 马克·吐温与新西兰
第三节 马克·吐温与印度
第四节 马克·吐温与非洲英语国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