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封面

作者:刘莉主编

页数:372 页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638173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1904年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希望“是要把各项浅近的学问,用通行的俗话演出来”;胡适在20岁之前,也曾于1908年实际参与白话报纸《竞业旬报》的编辑工作,写下不少白话作品。这两位文学革命最早的倡导者,其白话文学、文学革命的思想,经历了近10年的酝酿。在这种白话报刊创办的热潮中,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白话作品。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后,在《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政论,如《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五》),风靡一时,号称“新文体”。革命家秋瑾1904~1906年间分别在日本和上海创办了《白话》杂志和《中国女报》,发表了一些如《敬告姊妹们》.等有影响的作品。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都是新文学运动之前10年左右极有影响的“白话文”作品。在小说创作领域,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这里发出了晚清小说变革的最强音,将中国传统文学中长期不入大雅之堂的小说置于思想、文艺革新的首要位置,具有革新性意义。在同一期《新小说》杂志上,梁启超也发表了自己创作的仅有四回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他称这部作品“似说部非说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论著非论著,不知成何种文体”,小说主要通过黄克强、李去病两人的多次论辩,阐明梁启超的改革主张,并无多少一般小说描绘、刻画的成分,但是梁启超将大量的论辩、演说、论文、章程、条文等成分融入小说之中,恰恰显示出小说这一文体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他的创作不失为对于传统小说及小说观念的突破,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划时代的作品。梁启超在20世纪初的小说创作,尤其是他一系列旗帜鲜明的理论倡导,直接促成了“嘶小说”的诞生。《新小说》杂志1902年11月在日本横滨创刊,1905年终刊,共出24期,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期刊,吴趼人的《痛史》(第1-27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45回)、《九命奇冤》(第1-36回)等晚清代表性作品,均发表在这本小说杂志上。因为发表了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和《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般将《新小说》的创刊视为晚清“新小说”

本书特色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一 晚清文学变革和“新小说”的诞生二 小说的繁荣及“晚清四大小说三 《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主张四 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最初的文学实绩五 文本快读六 思考与练习七 参考书目第二章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一 《呐喊》和《彷徨》:现代小说的开创和高峰二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三 《野草》和《朝花夕拾》四 文本快读五 思考与练习六 参考书目第三章 冰心与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一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纯文学社团二 文学研究会与大众媒介的良性互动三 文学研究会对早期新文学的贡献四 冰心——文学研究会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五 冰心之“爱的哲学六 文本快读七 思考与练习八 参考书目第四章 郭沫若与创造社的创作一 创造社的成立与成就二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三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四 郭沫若“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五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六 文本快读七 思考与练习八 参考书目第五章 周作人与“语丝派”的创作一 《语丝》与“五四”后期的北京文坛二 主编北京时期《语丝》的周作人三 《语丝》论战中的周氏兄弟四 “语丝文体”与现代散文五 16位“长期撰稿人”与《语丝》其他重要作者六 文本快读七 思考与练习八 参考书目第六章 徐志摩与“新月诗派”的创作一 “新月诗派”:对艺术本身的回归二 徐志摩:“新月诗派”的核心人物三 徐志摩:“爱、自由、美”的人生理想四 文本快读五 思考与练习六 参考书目第七章 “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与文学实践一 中国左翼文学的源头二 “五卅惨案”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三 “左联”: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大的文学团体四 新的革命诗歌五 革命小说六 文本快读七 思考与练习八 参考书目第八章 茅盾与左翼文学的创作一 向“左”转的作家二 革命文学的深化三 茅盾的文学经历四 茅盾的文学实践五 社会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学实践六 文本快读七 思考与练习八 参考书目第九章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一 “京派”:建筑在象牙塔内的文学二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缔造者三 静美:走向抒情的境界四 《边城》:乌托邦的消失与重建五 京派文学的其他作家六 文本快读七 思考与练习八 参考书目第十章 穆时英与海派文学一 “海派”:商业文化中的弄潮儿二 “海派”与现代都市文化三 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四 性与爱:《白金的女体塑像》五 《上海的狐步舞》:“造在地狱上的天堂六 海派文学的其他作家七 文本快读八 思考与练习九 参考书目第十一章 鲁迅的杂文及后期创作一 鲁迅杂文的价值和意义二 鲁迅杂文的内容与战斗精神三 鲁迅杂文的独创性四 《故事新编》的独创五 文本快读六 思考与练习七 参考书目第十二章 巴金:历史的审视与批判一 官僚地主大家庭中走出的逆子贰臣二 《家》中激情涌动的青春:巴金前期的小说创作三 《寒夜》中的悲愤与沉思:巴金的后期小说创作四 文本快读五 思考与练习六 参考书目第十三章 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一 小羊圈胡同里走出来的“人民艺术家二 对北平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三 《骆驼样子》: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四 文本快读五 思考与练习六 参考书目

节选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审美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基础课教材或通识教材,既可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各文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具有三个特点:专业性、前沿性与浅易性,也就是三个字“专”、“前”、“易”的紧密结合。这是一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学科前沿性而又浅显易懂的教材。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晚清文学写起,一直写到20世纪中期,以利于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采取以概要论述呈现历史线索的方式去编撰,不追求面面俱到,更不贪多求全,只是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概述,示例地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演变轨迹,明辨其得失及影响。这种写法打破了以往教材以编、章、节为结构的传统模式,完全以重点问题勾连篇章,这是体例上的创新之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