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晗
页数:45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201782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吴晗代表作《历史的镜子》新编/增补本,新增25万字,通俗有趣地讲解中国历史知识
《历史的镜子》是吴晗代表作,本书除原有四十余篇文章之外,又从其他吴晗杂文集中精选了二十余篇约二十五万字编入,按政治篇、军事篇、经济篇、文化篇、人物篇依次分为五辑,故称增补本。
本书是历史通俗化写作的典范。作者撷取大量历史细节,从多个角度、层面切入观察,通俗有趣地讲解中国历史知识,论述兴衰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良社会风气、根除腐败等众多问题,不论对国家建设还是个人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
? 吴晗代表作《历史的镜子》新编/增补本,新增20多篇25万字
? 通俗有趣地讲解中国历史知识,历史通俗化写作的典范
? 撷取大量历史细节,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兴亡得失规律
?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五大篇章,不论对国家建设还是个人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吴晗
1909 — 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代表作有《明史简述》《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等。
本书特色
l 吴晗代表作《历史的镜子》新编/增补本,新增20多篇25万字
l 通俗有趣地讲解中国历史知识,历史通俗化写作的典范
l 撷取大量历史细节,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兴亡得失规律
l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五大篇章,不论对国家建设还是个人成长,都很有启发意义
目录
目录
政治篇
论社会风气 ……………………………………………………………. 003
论贪污 ………………………………………………………………….. 008
贪污史的一章 ………………………………………………………… 014
治人与法治 ……………………………………………………………. 020
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 025
历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离心力 ……………………………… 031
论皇权 ………………………………………………………………….. 037
论绅权 ………………………………………………………………….. 044
再论绅权 ………………………………………………………………. 051
说士 ……………………………………………………………………… 062
论士大夫 ……………………………………………………….. 066
官僚政治的故事 …………………………………………………….. 074
廷杖 ……………………………………………………………………… 079
刺配 ……………………………………………………………………… 083
论戊戌变法 ……………………………………………………………. 086
明代的殉葬制度 …………………………………………………….. 094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 097
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 108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 118
明代的奴隶和奴变 ………………………………………………….. 127
论晚明“流寇”………………………………………………………. 136
三百年前的历史教训 ………………………………………………. 142
军事篇
古代的战争 ……………………………………………………………. 147
古代的斗将 ……………………………………………………………. 150
斗将的武艺 ……………………………………………………………. 153
诈降和质子 ……………………………………………………………. 156
阵图和宋辽战争 …………………………………………………….. 159
论夷陵之战 ……………………………………………………………. 168
明代的火器 ……………………………………………………………. 172
经济篇
从商品生产想到中国商人的起源 ……………………………… 177
郑国的商人 ……………………………………………………………. 180
古代的农书——《齐民要术》…………………………………… 183
《农桑辑要》……………………………………………………………. 186
元代的民间海外贸易 ………………………………………………. 189
木棉的广泛种植和传入朝鲜 …………………………………….. 192
谈烟草 ………………………………………………………………….. 195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 …………………………… 202
文化篇
生活与思想 ……………………………………………………………. 213
文字与形式 ……………………………………………………………. 217
论图籍之厄 ……………………………………………………………. 220
古人读书不易 ………………………………………………………… 224
古人的业余学习 …………………………………………………….. 227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 230
从幞头说起 ……………………………………………………………. 233
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 …………………………………………… 237
古人的坐、跪、拜 ………………………………………………….. 241
度牒 ……………………………………………………………………… 244
历史上的国民身份证 ………………………………………………. 247
南人与北人 ……………………………………………………………. 258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 264
明初的学校 ……………………………………………………………. 268
人物篇
卧薪尝胆的故事 …………………………………………………….. 295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 299
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 ………………………………………………. 310
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 ……………………….. 315
谈曹操 ………………………………………………………………….. 319
赵括和马谡 ……………………………………………………………. 329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 …………………………………………… 332
《敕勒歌》歌唱者家族的命运 …………………………………… 335
论奴才 …………………………………………………………………… 341
夫人城 ………………………………………………………………….. 346
谈武则天 ………………………………………………………………. 349
“社会贤达”考 ………………………………………………………. 356
文天祥的骨气 ………………………………………………………… 361
况钟和周忱 ……………………………………………………………. 365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 377
海瑞的故事 ……………………………………………………………. 388
戚继光练兵 ……………………………………………………………. 399
关于魏忠贤 …………………………………………………………… 4 02
爱国学者顾炎武 …………………………………………………….. 410
附??录
??史话 ……………………………………………………………………… 419
??旧史新谈 ………………………………………………………………. 439
节选
节选自《论绅权》: 官僚、士大夫、绅士,是异名同体的政治动物,士大夫是综合名词,包括官僚、绅士两专名。官僚、绅士必然是士大夫,士大夫可以指官僚说,也可以指绅士说。官僚是士大夫在官时候的称呼,而绅士则是官僚离职、退休、居乡(当然居城也可以),以至未任官以前的称呼。例如梁启超以举人身份,在办学堂,办报,办学会,非官非民,可以做官,或将要做官。而且,已经脱离了平民身份,经常和官府来往,可以和官府合作。
绅士的身份是可变的,有尚未做官的绅士,有做过多年官的绅士,也有做过了官的绅士,免职退休,不甘寂寞,再去做官的。做过大官的是大绅士,做过小官的是小绅士,小官可以爬到大官,小绅士也有希望升成大绅士,自己即使官运不亨,还可指望下一代。不但官官相护,官绅也相护,不只因为是自己人,还有更复杂的体己利害关系。譬如绅士的父兄亲党在朝当权,即使不是权臣而是御史之类有弹劾权的官咧。更糟的是居乡的宰相公子公孙,甚至老太爷、老岳丈,一纸八行,可以摘掉地方官的印把子,这类人不一定做过官,甚至不一定中过举,一样是大绅士。至于秀才、举人、进士之类,眼前虽未做官,可是前程远大,十年八年内难保不做巡方御史,以至顶头上司,地方官是决不敢怠慢的。《儒林外史》上范进中举后的情形,便是绝好的例子。
以此,与其说,绅士和地方官合作,不如说地方官得和绅士合作。在通常的情形下,地方官到任以后的第一件事,是拜访绅士,联欢绅士,要求地方绅士的支持。历史上有许多例子指出,地方官巴结不好绅士,往往被绅士们合伙告掉,或者经由同乡京官用弹劾的方式把他罢免或调职。
官僚是和绅士共治地方的。绅权由官权的合作而相得益彰。
贪污是官僚的第一德性,官僚要如愿地发扬这德性,其起点为与绅士分润,地方自治事业如善堂、积谷、修路、造桥、兴学之类有利可图的,照例由绅士担任 ;属于非常事务的,如办乡团、救灾、赈饥、丈量土地、举办捐税一类,也非由绅士领导不可,负担归之平民,利益官绅合得。两皆欢喜,离任时的万民伞是可以预约的。
上面所说的地方自治事业,和现代所谓“自治”意义不同,不容混为一谈。而且,这类事业名义上是为百姓造福,实质上是为官僚绅士聚财,假使确曾有一丝丝利及平民的话,那也只是漏出来的涓滴而已。现代许多管税收的衙门墙上四个大字“涓滴归公”,正确的解释是只有一涓一滴归公,正和这个情形一样。
往上更推一层,绅士也和皇权共治天下。
绅权和皇权的关系,即士大夫的政治地位在历史上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秦到唐,第二时期从五代到宋,第三时期从元到清。当然这只是大概的划分,并不包含有绝对的年代意义。
具体的先从君臣的礼貌来说吧,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可见都是坐着的。唐初的裴监甚至和高祖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还有坐处。可是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论政了。到明清,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奏事了,清朝大官上朝得穿特制的护膝,怕跪久了吃不消。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了三个时期君臣的关系,也说明了绅权的逐步衰落和皇权的节节提高。
从形式再说到本质。
前一时期的典型例子是魏晋六朝的门阀制度。
汉代的若干世宦家族,如关西杨氏、汝南袁氏之类,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庄园遍布州县,奴仆数以千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黄巾动乱时代,地方豪族如孙策、马超、许褚、张辽、曹操之类,为了保持土地和特殊权益,组织地主军队保卫乡里,造成力量,有部曲,有防区,小军阀投靠大军阀,三个大军阀三分天下,这两类家族也就占据高位,变成高级官僚了。大军阀做了皇帝,这些家族原是共建皇业的,利害共同,在九品中正的选举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大官位为这些家族所独占。东晋南渡,司马家和王、谢等家到了建康,东吴的旧族顾、陆、朱、张诸家虽然是本地高门,因为是亡国之余,就吃了亏,在政治地位上屈居第二等。这些高门世执国政,王、谢子弟更平步以至公卿,到刘裕以田舍翁称帝,陈霸先更是寒人,在世族眼光里,皇家只是暴发户,朝代尽管改换,好官我自为之。士大夫集团有其传统的政治社会经济以至文化地位,非皇权所能增损,绅权虽然在侍候皇权——因为皇帝有军队——目的在以皇权来发展绅权,支持绅权。经隋代两帝的有意摧残,取消九品中正制,取消长官辟举僚属办法,并设进士科,用公开的考试制度,以文字来代替血统任官,但是,文字教育还是要钱买的,大家族有优越的经济地位、人事关系,唐朝三百年的宰相,还是被二十个左右的家族所包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