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晓兵著
页数:218页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764025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概述;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基本要素研究;获得社会救助是被害人的权利;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与现行司法救助制度的关系;刑事被害人的物质救助问题等。
作者简介
刘晓兵,湖南耒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太平洋大学麦克乔治法学院法学硕士(LL.M.),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澳门大学博士后,智利瓦尔帕莱索天主大学访问教授;曾任(挂职)云南省姚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先后出版法学著作6部,主持研究课题近10项,发表法学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概述
一、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
二、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三、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对相关制度的补充
四、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
五、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价值目标
第二章 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基本要素研究
一、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主体
二、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行为
三、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对象
四、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的资源
五、被害人社会救助的相关机构
第三章 获得社会救助是被害人的权利
一、关于“福利说”的反思:社会救助是被害人的福利吗?
二、获得社会救助应当成为被害人的权利
三、权利的范围:被害人有权获得哪些社会救助?
四、被害人获得社会救助的权利在我国的立法化
五、余论
第四章 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与现行司法救助制度的关系
一、被害人有权在司法程序外获得救助
二、被害人救助具有人权保护上的正当性
三、司法救助的不足
四、社会救助对司法救助的弥补
五、余论:建立社会救助与司法救助之间的衔接
第五章 刑事被害人的物质救助问题
一、对刑事被害人提供物质救助的重要性
二、对刑事被害人进行物质救助的覆盖范围
三、对刑事被害人进行物质救助的具体方式
四、物质救助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如何解决对被害人的物质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救助问题
一、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的客体界定
二、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的具体实施
三、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的比较优势
四、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在当下立法中的缺失
五、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救助制度
六、结语
第七章 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救助研究
一、性犯罪可能给被害人带来的精神损害
二、为何要对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进行救助
三、如何对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进行救助
四、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救助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救助问题的解决之道
六、余论: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救助的可及性
第八章 被害人精神损害救济:刑事诉讼的局限与社会救助的弥补
一、被害人的精神损害
二、被害人精神损害救济的正当性
三、刑事诉讼在被害人精神损害救济上的局限
四、社会救助在被害人精神损害救济问题上对刑事诉讼的弥补
五、结语
第九章 从道义性到法定性:被害人救助的社会责任及其立法构建
一、被害人救助社会责任的缘起
二、被害人救助社会责任的性质之争
三、被害人救助的社会责任应当法定化
四、被害人救助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当前并未实现法定化
五、立法构建:被害人救助社会责任从道义性到法定化的转变
六、余论
第十章 中外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状况
二、我国的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状况
三、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四、余论:扬长避短,尽快启动被害人社会救助的立法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