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魔山(上下)

封面

作者:托马斯·曼

页数:107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02192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汉斯??卡斯托普在“山庄”国际疗养院治疗贫血症的过程中,不幸感染肺结核而被迫长期住在疗养院的故事。期间,他遇到各种各样的怪人,有隐秘的共济会成员,有狂热的耶稣会教士,还有殖民地的农场主等。各种思潮在这里碰撞、对峙,结果主人公不但思想开始变得混乱,意志也越来越消沉,并迷恋上一位有夫之妇。山庄成为一座“魔山”,在那里他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人生的责任和使命。七年后,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炮火终于震醒了他,在所谓“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他奔赴战场。

作者试图通过对话、象征、梦境、辩论、独白等多种现代表达方式,充分凸显西方世界在精神上的混乱无序、颓垣废址。

作者简介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以后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30年发表中篇《马奥与魔术师》。1939年发长篇《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魏玛》等。1947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寿辰后,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1929年,由于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是由于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它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地位一年比一年巩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简介:

杨武能,号巴蜀译翁,1938年生,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冯至等先生,是“歌德及其汉译研究”首席专家。著译作品众多,其中译作包括《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魔山》等,近40年来,杨译作品读者上亿,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德文化交流互鉴做出了巨大贡献。因研究、译介德语文学,特别是译介歌德作品贡献卓著,荣获德国总统颁授的德国“国家功勋奖章”,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洪堡学术奖金,国际歌德研究领域的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等。2018年,获得中国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奖项——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丛书简介:

《杨武能译德语文学经典》丛书是“巴蜀译翁”杨武能先生一个多甲子从事文学翻译的结晶。译翁坚持非经典不译,六十多年来所译皆为德语文学史各个时期最尖作家的作品。本丛书收录的二十多种译著,其原作者包括:古典时期的歌德、席勒、莱辛,浪漫主义时期的海涅、霍夫曼、格林兄弟,现实主义时期的施笃姆、迈耶尔、托马斯·曼,现代主义时期的黑塞、里尔克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德语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曼斯??曼代表作,“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杨武能教授翻译,还原作品精髓。

目录

上卷

代译序
《魔山》:一个阶级的没落
引子

第一章
抵达
三十四号
在餐厅里

第二章
洗礼钵和祖父的双重形象
在迪纳倍尔舅公家——关于汉斯·卡斯托普的品性德行

第三章
一本正经
早餐
愚弄·最后的晚餐·中断了的快活
意大利撒旦
思想敏锐
多说了一句
当然,一位女士
阿尔宾先生
意大利撒旦不体面的建议

第四章
必要的采购
顺便说说时间
他试着讲法语
政治上可疑
希培
心理分析
怀疑与思考
席间对话
不断加剧的忧虑——两位祖父荡舟在黄昏时分
体温表

第五章
恒久不变的汤与恍然大悟
……

下卷

附录
补记

节选

上卷:他的父亲老参议比他活得长久,虽然只多活了不长的一段时间。在老头子死前的短时期里——他同样得的是肺炎,只不过挣扎得更久,痛苦也更大。因为跟自己的儿子不一样,汉斯·洛伦茨·卡斯托普是一株深深扎根在生活中的老树,是很难一下子砍倒的。这段时间说来只有一年半,在此期间,成了孤儿的汉斯·卡斯托普就生活在自己的祖父家里。那是19世纪初在城市与城外防御工事之间的狭长旷地上建起来的一幢住宅,北方古典主义风格,刷着暗淡的青灰色,大门两侧各有一列半露在墙外的圆柱;要先登上五级台阶才能走进住宅中,整个房子为三楼一底,二楼正面全部是落地长窗,外面则有铸铁的栏杆作为防护。宅子里的房间全都布置得挺讲究,包括那间用石膏浇注了各种花饰的明亮的餐室,它那三扇临着屋后小花园的窗上都挂着紫红色的帘子。在这儿,祖孙两人有18个月之久天天下午四点在一起进餐,服侍他们俩的是一个叫菲特的老仆人。这老头儿戴着一对耳环,燕尾服上缀着锃亮的银纽扣,此外再加一条与自己主人一模一样的细麻布白领巾;还有那刮得光光的下巴藏在领巾中的派头,也与主人没有区别。祖父与他以“你”相称,和他讲话总操德国北部的土语;并不是为了打趣——他是没有幽默感的——而是为了方便,要知道对管仓库的工友、邮差、马夫和杂役一类的下人,他全都这样。汉斯·卡斯托普很喜欢听祖父讲土话,更喜欢老菲特同样用土话回答他。老菲特在服侍主人吃饭时,常常在他身后把脑袋从左边伸到右边,以便冲着他右耳讲话,因为参议的这只耳朵比左耳好使得多。要是老爷子听明白了,便一边继续吃一边点头。他身板笔直地坐在桃花心木做的高背椅和餐桌之间,连头也懒得向餐盆够一够。小孙子坐在对面静悄悄的,无意识地观察起自己的祖父来,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他那一双白皙、细瘦、好看的老手上,只见它们饱满的指甲修得溜尖,右手的食指上戴着一枚绿宝石的纹章戒指。它们动作简捷、文雅,用叉子尖一点一点地将肉、蔬菜和马铃薯调理好,头微微一低,就送进口里去了。汉斯·卡斯托普再瞅瞅自己还不灵活的小手,感到它们也已经被先天赋予了将来会同样像祖父似的把握和使用刀叉的能力。  另一个问题是:他将来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下巴也埋在那么大的领巾里呢?祖父的外衣领子式样奇特,硬挺挺地竖着,尖端一直擦到脸颊,那条领巾则完全填补了两片领子间巨大的空隙。而要想戴这样的领巾,必须像祖父一般的年纪才成,所以今天除了他和老菲特,远远近近就不再有任何人戴这样的领巾和穿这样的衣领了。这真是很可惜的呀,要知道小汉斯·卡斯托普特别喜欢祖父把下巴埋在高高的、雪白的领巾中的模样。甚至他在长成大人以后,对此仍保存着极为美好的记忆,他仿佛觉得,那里边包含着一点儿与他的秉性相投合,因而也为他由衷爱好的东西。  祖孙俩吃完了,便把各自的餐巾叠好,卷成圆筒,插进银制的环中。这件事当时由汉斯·卡斯托普完成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餐巾太大,简直就跟一块小台布似的。接着,身后的老菲特把靠椅拖开,参议在靠椅前站起来,脚步蹒跚地踱到对面的“斗室”里去,好抽他的雪茄烟。有时候,小孙孙也跟着他走到里边去。  “斗室”是这么产生的:人们当初为餐厅设计了三扇窗户,使它占据了住宅的整个宽度,这样一来,剩下的面积就不能像这种类型的房子通常那样再布置三间客厅,而只够两间了。但是两间中与餐厅垂直相对的一间仅有一扇窗户朝着街上,长与宽显得不成比例,于是乎就隔出长度约四分之一的一块来,正好成了这间“斗室”。“斗室”是一间从头顶采光的小房间,光线朦胧,陈设简单:一个多层木架,架上摆着参议的雪茄匣;一张牌桌,抽屉里存放着各种挺有趣的物件,诸如惠斯特牌呀,筹码呀,装有可以张开的卡齿的记分牌呀,石板和粉笔呀,抽雪茄的纸烟嘴呀,等等。最后,在屋角里立着一只螺钿式的玻璃橱,玻璃门后挂着黄绸帘子。  “爷爷,”小汉斯走进“斗室”后常常踮起脚尖,凑近祖父的耳朵说,“请给我看看那个洗礼钵,好吗?”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魔山(上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