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古代哲学史稿

封面

作者:康中乾著

页数:548 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04771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康中乾,男,1958年12月生于陕西凤翔。1983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并留校任教。2002年7月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一部,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魏晋玄学,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形雨上学问题多有沉思。

目录

绪论一 什么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三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四 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方法和意义第一讲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第一篇 春秋前的哲学思想第一章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的哲学思想萌芽一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二 传说时代的神话故事及哲学意义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时期哲学思想的萌发一 夏代“天”的观念二 殷代“帝”的观念三 周初“德”的观念第二篇 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第一章 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一 春秋时代及其思想形势二 季梁、史嚣的重民轻神论三 叔兴、子产的天人相分论四 史伯和晏婴的“和”、“同”论五 史墨的“物生有两”论六 孙武的“奇正相生”论和范蠡的“赢缩转化”论七 “士”阶层的出现及诸子百家的形成第二章 孔子的儒学思想一 孔子其人二 “与命与仁”的哲学思想三 “为政以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四 认识论和教育思想五 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第三章 墨子的墨家思想一 墨子其人其书二 墨子的基本思想主张三 墨子的“三表法”与经验主义的认知思想第四章 老子的道家思想一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二 老子“道”的含义三 老子的阴柔辩证法思想四 老子的静观认识论五 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第三篇 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第一章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大学》、《中庸》和孟子的儒学思想一 儒家的分化和思孟学派二 《大学》的“修齐治平”之道三 《中庸》的“中和”论四 孟子的心性论第二章 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庄子的哲学思想一 道家思想的分化二 《太一生水》所展现的宇宙生成论三 稷下道家的“精气”说四 庄子的哲学思想第三章 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一 惠施的“合同异”说二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三 战国时期的辩者与“辩者二十一事四 后期墨家的知识论和逻辑思想第四章 荀子的哲学思想一 荀子的自然观二 荀子的认识论三 荀子的逻辑思想四 荀子的“性恶”论和“明分使群”的人类史观五 荀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第五章 韩非的哲学思想一 “道理相应”的天道观二 注重“参验”的认识论三 “矛盾”概念的提出四 “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第六章 阴阳五行说与《易传》的哲学思想一 阴阳五行说及其发展二 《易传》的哲学思想第二讲 秦汉-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第一篇 汉代的哲学思想第一章 秦汉之际的黄老之学一 汉代情况概论二 汉初黄老的“无为”思想三 《黄帝四经》中“无为”与“法治”合一的思想四 《淮南子》的哲学思想第二章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一 “天人感应”论二 “深察名号”论三 “物必有合”和“天道不变”论四 “性三品”说五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作用第三章 王充的“元气自然”论一 “元气自然”论二 重“效验”的经验认识论三 王充经验论中的矛盾性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第一章 何晏、王弼的“无”本论一 魏晋南北朝情况概论二 何晏、王弼其人与正始玄学的创立三 王弼的“以无为本”论四 王弼的“得意忘象”论五 王弼的“崇本息末”论

节选

《中国古代哲学史稿》四十四章,系统讲解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哲学史稿》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哲学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二是援引了比较充分的原著材料;三是在紧扣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悟性特点的同时,援引了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现象学等方法,来分疏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古代哲学史稿》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