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载入史册的驴车.下

封面

作者:金纲

页数:444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94721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太宗赵炅,毕生致力“偃武修文”,推演天下文明:编修大书、奖掖人才,创下万世不朽之文化基业;修订《刑统》,施行“大赦”,收敛天下刀兵之刑。但皇弟赵廷美之死,让恪守“兄友弟恭”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更成为太宗一生锥心之痛。  太宗践祚,“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甚嚣尘上。继续“兄终弟及”模式,或重回“嫡子继承”古制,让注重个人节操道义的太宗焦躁不安。赵普的“一言之建”,不幸成“赵廷美案”导火索,读懂此案,可懂大宋皇室大半。太宗一朝,“搜求天下书”,建“崇文院”,珍藏善本、典籍,刊刻十二部经,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奠定文明文化;修正《刑统》,严密法条,严择官吏,惩治兵匪,申理冤滞,“以爱民为心”“法当原情”的司法建设,保障了盛世的开端;逢灾必救、有饥必赈、赋重必减、税滥必除的国家治理,更底定历经三百年的文明更化。太宗一朝,“仍旧贯”、恪守传统之理念,延续了大宋帝国的荣光,也使太宗成为有道义、有格局的一代贤君。

作者简介

金纲
原名李金刚,下过乡,读过书,曾为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思想史研究独立学者,出版有《论语鼓吹》等著作。“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本书特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我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林语堂

目录

壹 皇弟之死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建隆遗事》中的顾命大臣
为赵炅辩诬:太宗不会谋害亲侄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卖直取名
“八大王”赵元俨
“驸马升行”
荆国大长公主恪守“古礼”
赵普失宠三案
“普由是愤怒”
黎桓袭杀侯仁宝
柴禹锡告发秦王
密奏中的“权幸”
雷德骧与雷有邻父子
“金匮之盟”的悖论
金明池未遂政变
“兄终弟及”集团
几千个耳光子

贰 赵普与卢多逊
李符与赵廷美之死
陈国夫人耿氏之谜
“把断剑门烧栈道, 小胖孩和小瘦孩
西川别是一乾坤”
卢多逊的大见识与小聪明
“倒卢”“倒赵”与“倒秦”
“月头银”之变
寇准簪花
禳灾祈福的赵普
半世评语
“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宋论》中的四个观点
疯癫长子赵元佐
让国四贤人
赵元佐被废
“德不孤,必有邻”
“晋邸旧人”柴禹锡
“公当偏霸一方”
江湖险,廊庙更险

叁 文治
搜求天下书 “人之嗜好,不可不戒”
《太平御览》 太宗论刘义隆、杨素、许敬宗
“仁者之愚” “万岁”与“眉寿”
人君当澹然无欲 “飞白”
契丹的学术成果 《淳化阁帖》尽显大宋风韵
《孝经碑》与《雍熙广韵》 “十六字教”
“家法”与“家学” 李觉讲《泰卦》
“羁縻文人论”
……
肆 法制
伍 名臣·名流
陆 王禹偁、柳开、潘阆
柒 王小波起事
捌 失踪的李顺
玖 太宗之死

节选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太宗赵炅,一生吞咽了三大苦果:高梁河之败,岐沟关之败,皇弟赵廷美之死。这最后一个苦果,让恪守“兄友弟恭”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有一种诛心的说法甚至认为是他暗算了兄弟赵廷美。
赵弘殷和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赵匡胤是家中老二,老大早夭;赵炅是老三,赵廷美是老四,还有一个老五,也早夭。按照以杜太后为主角的“金匮之盟”说法,赵匡胤之后,帝位传兄弟赵光义,而不传儿子赵德昭。这样,执掌乾纲者在二代之后,还是成年君主,不至于出现后周柴荣之后孤儿寡母无法控制最高权力那种弱势格局,大宋似可因此避免因权力失衡导致的国家动乱。太宗之后呢?于是,“金匮之盟”的故实中,又有了另外一个“再传”版本。也即由太祖传太宗,太宗再传兄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太祖之子赵德昭,由此大宋帝王重新回到太祖谱系。
这个说法来自时人王禹偁。
王禹偁是太宗、真宗两朝的文人,有一部传为他所著的《建隆遗事》,“再传”说,就是由此书发端。
书中讲述了一个近于传奇的故实。
说赵匡胤对杜太后非常孝顺,对兄弟非常友爱,这种孝顺和友爱,几乎“旷古未有”。
有一次,赵匡胤在“万机之暇”,抽空召来晋王赵光义、秦王赵廷美,皇子南阳王赵德昭、东平王赵德芳,以及皇侄、公主等,到杜太后的房阁饮宴。书中有解释说,秦王赵廷美,乃是宣祖赵弘殷的第三子,也是杜太后亲生。有传言认为赵廷美是太祖的乳母所生,从王禹偁的说法来看,显然不是。
一家人聚会非常和睦。“酒酣”,太祖对杜太后说:
“我百年之后要传位给晋王,让晋王百年后再传位给秦王。”
杜太后闻言大喜,说:“我久有此意,但不愿意说出来。我要万世之下,人们会传颂一个妇人生了三个天子!你这番话真是大孝,‘成吾之志’!”说罢,让晋王、秦王赶紧离席,拜谢大哥。太后又对太祖两个兄弟说:“今天的皇上,过去以布衣身份侍奉周室,曾经多次力战争取功名,那真是‘万死而遇一生’,这才做到节度使。等得到天命,做了皇上,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征讨,没有一个月不在打仗,真可以说是‘历尽艰危,方成帝业’。你们俩没有功劳却安享尊荣,成就大的爵赏,应该知道幸运。以后,各自都不得有负于陛下!”然后,对秦王赵廷美说:“我不知道秦王百年后,又将基业托付何人?”
秦王当即回答:“愿立南阳王赵德昭。”
杜太后闻言又是一喜,道:“是了!是了!”又说:“传位事,陛下能有此意,我能料到,但这也是天意!他日,你们各自都要按照今天说的这个约定做,不得逾越——逾越这个约定,‘罪同大逆,天必殛之’!”
赵匡胤听到这里,马上要儿子赵德昭来拜谢杜太后。
在一场家宴中,“再传”模式被建构起来后,杜太后还不放心,又对赵匡胤说:“可以替我将赵普呼来,令他以今天的约定写一篇《誓书》,与你们兄弟依次传而收藏。还要选择一个吉日,将这个约定上告天地、宗庙。陛下认为是否可行?”
赵匡胤答应下来,当即召赵普入宫,让他来草拟这篇《誓书》。但赵普推辞说自己不善于作文,于是又召翰林承旨陶谷前来拟文。
王禹偁书中说,这篇《誓书》交给晋王赵光义也即太宗赵炅收藏;等到赵匡胤驾崩,赵炅又将《誓书》交付秦王赵廷美收藏。但后来赵廷美“谋不轨”,“幽死”(幽囚或幽愤而死),《誓书》藏于禁中,最后不知道下落。太祖之子南阳王赵德昭也因为犯事,被“逼令自杀”,于是“传袭之约绝矣”。
这个传奇故实,讲述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再传模式,有很多漏洞,与后来发生的“史实”,有难于理清逻辑的地方。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载入史册的驴车.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