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斌
页数:35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9667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为工程师的摇篮、国家栋梁的熔炉,穿越百年风雨的清华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目前镌刻下永不磨灭的伟绩。
本书是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新华社与清华园内“大先生”们共同完成的一部访谈录,为读者揭示清华成功的奥秘,阐释清华人文内涵,其中既有真情吐露,又不乏真知灼见。
这本小书浓缩了清华一百多年的流金岁月,汇聚了11位各领域“大先生”的感悟和沉思,让读者从中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国很好大学,什么是民族脊梁,什么是人品、学品、文品。
作者简介
李斌 高级记者,新华社北京分社原副社长、总编辑。策划并出版了中国首套“四极”考察丛书,独著《二探北极》,合著作品有《未来产业: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学问的“味道”: 与燕园“大脑”面对面》,主编《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生物经济: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到来》《极度调查:告诉你一个“立体中国”》《守望:与新华社记者共同“感知中国”》《北京秘密:你不知道的“全域文化”之城》《使命的成就: 中国五矿互补式重组三年两翻番历程及启示等图书,编著《2004科技中国》等。
本书特色
1.新华社记者走进清华,与清华知名的教授、学者面对面,畅谈清华的教育基因和文化基因,揭秘清华的精神内核
清华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在激荡的历史风云中,清华大学如一枚明珠熠熠生辉,折射出了无尽的光芒。百年沉淀,清华大学锻造了无数优秀的人才,铸就了无数的辉煌。在时代的长卷中,她一直坚定地走在前沿,见证中国的崛起,迎接未来的挑战。
清华110周年校庆之际,新华社与清华大学杨振宁、邱勇、丘成桐、姚期智、常沙娜等11位名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从校风到校训,从育人到学术,他们的话语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浸润着人生的智慧。在历史的回望和思想的碰撞中解读清华的基因,展现清华的精神内核,揭秘清华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汲取百年清华精神,照亮每个人的心灵底色,成为更好的自己
清华精神不仅是清华大学的精神,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代表了清华人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关怀。清华精神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础上,由清华师生在百年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清华师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清华大学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人才,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每位读者都可以在清华精神的汲取中见贤思齐,感受追求卓越的力量,学习受益终身的品格,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
追溯清华百年发展历程,管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无数清华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民族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教育的振兴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自建校以来,清华很好地践行了这句话。本书从侧面记录了清华大学百年办学史、清华人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同时透过清华让读者看见我国高等教育乃至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以清华为窗口,思考大学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关系
大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它代表了一个社会文化和智力的高度。大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中心,更是一个国家维持自身繁荣发展的核心机构。在社会中,大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百年之前梁启超就为清华大学做出了“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底柱”的高远定位。回望百年,清华大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和推动者,也成为当今全球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清华大学的精神和理念将继续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目录
清华的奥秘 ——访邱勇 ·001·
学子凌云志 我当指路松 ——访杨振宁 ·025·
做第一流的学问 ——访丘成桐 ·041·
立足中国 领跑世界 ——访姚期智 ·073·
人生不息 跋涉不止——访常沙娜 ·083·
大学与国运兴衰连在一起——访薛澜 ·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进——访陈来 ·135·
先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大局负责——访阎学通 ·149·
坚强的意志 宽容的态度——访胡显章 ·171·
一定要做别人没做过的研究——访戴琼海 ·207·
大学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 ——访白重恩 ·245·
附录
从底色、特色、成色看清华110年 281
顶天、立地、树人:清华科研为什么牛 296
清华精神是能“出活” ——常沙娜、姚期智、阎学通等名师眼中的清华 305
自强不息 大地“清华” ——清华大学一百一十年的“红色追寻” 314
后记 打开认知世界的一扇窗 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