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斯著
页数:25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97753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盲从模仿行为为研究对象。盲从模仿行为因经济发展规律而产生,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对他人创新成果的“不劳而获”与“照搬盗用”,并且被模仿的客体不在彼时的知识产权法等法律制度的保护范围内。盲从模仿现象在我国已存在多年,且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尚无专著对此深入探究。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即“盲从模仿行为是什么”、“盲从模仿行为是否应受规制”以及“如何规制盲从模仿行为”。本书为我国应否以及如何规制盲从模仿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并为相关的司法实践提供了有益参照。
作者简介
廖斯法学博士。广东省深圳市人,祖籍广东龙门,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博期间师从吴汉东教授,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实务与学术研究工作,先后就职于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于《电子知识产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或网络平台上发表论文十数篇,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竞争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修改而来,是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对盲从模仿行为作出的、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的研究与探索。盲从模仿现象自19世纪末起存在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到了20世纪末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在彼时已有一些学者对盲从模仿行为作出理论分析,部分发达国家还构建了相关的规制路径,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盲从模仿行为的法学研究仍然建树不多。而自21世纪前后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盲从模仿现象对本国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造成的影响,我国学术界与实务界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但截至目前,对这一领域的探讨仍不多见。作者以专著的形式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细致的挖掘,透过法哲学与法经济学的视角作深入思考,妥善地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法经济学分析等法学分析工具,客观而科学地评价盲从模仿现象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对盲从模仿行为是否应受法律规制的问题作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规制路径。总体而言,本书的分析方法运用得当,研究思路富有创新性,所得结论具备说服力,文字表达水平兼具逻辑性与可读性,作为一项法学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作者廖斯是我指导的硕士和博士,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同时也具备优秀的法学研究素养,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知识产权》等学术刊物和网站上已发表法学学术论文十余篇,攻读硕博期间也曾参与我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研究”的课题。相信本书能够作为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盲从模仿行为的有力支持和重要参考。
特此推荐!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