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小博
页数:221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04479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融合这一话题,尝试以中国传统育人思想为切入点,就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中的内涵界定、特点要求、构成内容、价值意义,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途径、发展趋势等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与分析。其中,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开发、实践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设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这三方面内容系统地介绍了课程思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互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与创新是本书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展望,在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新方法、新机制的基础上,开拓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作者简介
孙小博,法学硕士,讲师,毕业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至今,一直从事学术管理工作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主持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显性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21SKSZ081);2021年,参研校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3篇,政治经济学类论文2篇。从事思政课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国家及重庆市举办的教材建设和骨干教师培训会议。
目录
第一章 回望历史:中国传统育人思想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二节 汉代的育人思想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四节 唐代的育人思想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二章 教育新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界定
第二节 课程思政的特点与要求
第三节 课程思政的构成与内容
第四节 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 视域统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第一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价值契合
第三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开发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隐性课程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第六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设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应当坚持的原则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主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模式
第七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设
第一节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重点内容
第四节 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第八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与创新
第一节 网络引领——占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繁荣主阵地
第二节 数据支撑——实现新时代高校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媒体融合——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的格局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二节 汉代的育人思想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四节 唐代的育人思想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育人思想
第二章 教育新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界定
第二节 课程思政的特点与要求
第三节 课程思政的构成与内容
第四节 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 视域统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协同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第一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价值契合
第三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开发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隐性课程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第六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设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应当坚持的原则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主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模式
第七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设
第一节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重点内容
第四节 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第八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与创新
第一节 网络引领——占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繁荣主阵地
第二节 数据支撑——实现新时代高校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媒体融合——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的格局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