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萌萌著
页数:215页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86065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帽儿山尖砬沟森林培育试验站1986年营建的红松和胡桃楸、红松和水曲柳2种人工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胡桃楸纯林、水曲柳纯林为对比林型(以上5种林型的营建时间均为28年),分析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不同林型以及不同混交方式下土壤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差异,从而阐明季节及混交林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及森林土壤肥力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张萌萌,1989年5月出生,理学博士,现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兼学院科研秘书、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不同农林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氮沉降红松土壤功能微生物群落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等方面。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2余篇,其中SCI 7篇,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
目录
1 绪论
1.1 人工纯林的优点与缺点
1.2 人工混交林的优点与缺点
1.3 森林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1.4 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5 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2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化学成分及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
2.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2.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
3.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3.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4.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4.2 统计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5.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5.2 统计分析
5.3 占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6.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6.2 统计分析
6.3 占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1 人工纯林的优点与缺点
1.2 人工混交林的优点与缺点
1.3 森林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1.4 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5 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2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化学成分及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
2.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2.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
3.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3.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4.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4.2 统计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5.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5.2 统计分析
5.3 占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6.1 研究样地及研究方法
6.2 统计分析
6.3 占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