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

封面

作者:孙树礼编著

页数:220 页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131033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孙树礼,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现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天津市授衔桥梁设计专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中青年专家。兼任天津市铁道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天津市咨询决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世界桥梁》及《铁道标准设计》编委会委员。铁道部劳动模范。  孙树礼同志长期从事铁路、公路、市政桥梁的勘测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在桥梁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主持或参加“上海苏州河闸桥主桥钢箱梁”、“济南枢纽北关特大桥——我国铁路桥梁中首次采用的SRC框架墩”、“大准铁路黄河桥(96+132+96)m大跨度无竖杆刚性钢桁梁柔性拱桥”、“严寒地区采用16Mnq的嫩江特大桥64m钢桁梁”、“哈大线鞍钢桥——铁路第一座斜交预弯型钢混凝土梁”、“天津彩虹桥3-168m简支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上海明珠线(s4+128+54)m钢管混凝土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组合结构的漕溪路桥及(80+112+80)m双壁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的中山西路桥”、“烟大铁路轮渡栈桥”、“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等项目设计与科研,同时主持“天津地铁一号线”、“津滨轻轨”以及“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地方和国家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其中已建成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时速350km高速铁路,多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国内期刊发表《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设计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连续梁拱组合桥梁设计关键技术对策研究》、《桥墩墩顶横向水平位移限值的研究》等论文10余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孙树礼同志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五项;2007年获第九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

相关资料

插图:(三)连续梁系杆预应力张拉方案短钢束、通长钢束和桥面板中钢束的张拉,在相应梁段混凝土或后浇段混凝土灌注完成且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100%后进行;锚于拱顶的长钢束分两阶段张拉,1/3钢束在梁拱组合体系形成前张拉,2/3钢束在梁拱组合体系形成且桥面二期恒载加载后张拉。通过张拉预应力来调整两拱肋内力分布,使两拱肋内力分布趋于一致。二、钢管拱施工方案(一)钢管拱的制作及架设根据钢管拱的稳定性分析和应力计算结果,中拱和边拱均采用直径为φ5900 mm、壁厚为14 mm的钢管。由于钢管直径较小,为使吊杆钢锚箱的锚板在钢管内定位准确,保证锚板与钢管的焊接质量,钢管拱采用管节长度为1 600~2000mm的直管对接,钢管拱的相贯对接焊缝采用熔透Y形坡口焊。每节钢管的长度,按各管节焊缝至吊杆锚板或连杆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150 mm确定。中拱上、下拱肋中心长度分别为113.58m和107.16m,中拱总重量(包括横撑、上下拱肋之间的连杆及吊杆锚箱等)约226 t;边拱拱肋中心长度为72.86 m,每孔拱肋重约135 t。施工设计中钢管拱的吊装方案采用汽车吊分片吊装,每片拱肋分为8个节段,1个合龙段,其中预埋于拱脚混凝土中的根部节段长约4 m,其他节段最大分段长度约20 m,最大吊重约16 t。实际施工中,钢管拱采用龙门吊吊装,钢管拱由单片拱肋的吊装改为双片拱肋连同横撑一起吊装;边拱肋的吊装节段也分别由6段和8段减少到4段和6段。汽车吊装方案施工费用较为节省,但钢管拱施工工期较长,龙门吊吊装方案施工费用较高,但钢管拱所需安装工期短,吊装方案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二)拱肋混凝土的灌注钢管拱合龙后拆除拱肋支架,使其首先承受自身的重量,然后灌注钢管内混凝土。为使拱脚和系杆受力均匀,主拱和边拱上、下拱肋混凝土的灌注交错进行,最后灌注边拱腹腔内混凝土。钢管拱在形成钢与混凝土组合截面之前,混凝土的自重由拱肋钢管承受,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形成组合截面之后,由钢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先灌注的混凝土将参与后期的受力,钢管拱的应力采用分步叠加法。施工过程中钢管拱各控制截面的应力见表3-3一l,主桥各施工阶段钢管拱的应力见表3-3-2。由表3-3-1和表3-3-2中钢管拱的应力可见,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边拱和中拱钢管的应力比较接近,在主桥其他各施工阶段

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二节 人文环境第二章 桥式方案第一节 征集方案设计特点第二节 钢管混凝土叠拱连续梁桥设计理念第三章 设计及计算分析第一节 总体设计第二节 主桥上部结构第三节 主桥施工方案设计第四节 引桥上部结构第五节 桥梁下部结构第六节 地震反应分析及工程抗震措施第七节 拉萨河大桥动力特性及行车性能分析第八节 铰轴滑板钢支座设计第九节 桥面系构造及养护维修设计第四章 模型试验及分析第一节 拱脚光弹性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第二节 吊索锚固体系静动载试验第三节 铰轴滑板钢支座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第五章 施工第一节 工程特点第二节 总体施工方案第三节 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第四节 钢管拱焊接第五节 钢管拱架设第六节 新型铰轴钢支座安装第七节 施工阶段监控测试第八节 C50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第九节 围堰封底技术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较好地适应了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具有时代气息的特定环境而为世人关注。《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的技术成果。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 介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第二章 介绍桥式方案,第三章 介绍设计及计算分析情况,第四章 介绍模型试验及分析情况,第五章 分绍施工情况。《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供从事铁路桥梁科研、设计、施工、建设管理、教育等相关人员参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