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与唐宋诗词

封面

作者:陈学祖

页数:52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336954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成果,以丰富的材料、审慎的剖析,阐释汉语“诗美”的生成机制,并在此概念的观照下,考察唐宋诗词的美感构建与“五四”后新诗的扬弃传统等重要问题,对现代新诗创作者与古典诗词的因缘、新诗名篇中蕴含的古典诗词“诗美”因素进行充分抉发,同时,本书还讨论现代新诗创作与汲取异域文化资源的关联,总结了新诗发展的经验。本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新诗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陈学祖,1970年生,湖南道县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浙江省“151”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邓乔彬,1943年生,广东珠海人。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词学及词学批评、诗学、古代诗画比较、古代文艺与文化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与绘画等领域都卓有建树。曾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秦观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导 论 汉语“诗美”的构成、特性与传承

/

001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对唐宋诗词“诗美”之发掘

/

013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与唐宋诗词

/

014

第二节 宋诗派的赓续:初期白话诗派之唐宋诗词观

/

054

第三节 含蓄蕴藉之美的发现

———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的唐宋诗词观

/

066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新诗对唐宋诗词“诗美”之传承

/

096

第一节 唐宋诗词“诗美”之承袭

/

096

第二节 “化古”与“化洋”:唐宋诗词“诗美”的转化

———兼谈与西方诗歌资源之融合

/

125

第三章 意象之传承

———中国现代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

156

节 明白具体:初期白话诗派意象与唐宋诗词

/

157

第二节 含蓄蕴藉:新月派、象征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169

第三节 从“意境化”到“知性化”

———现代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

196

001

目 录第四章 意境的理论自觉与艺术传承

———中国现代新诗意境与唐宋诗词

/

240

节 “意境”说的兴盛及其形态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的 “意境”观念

/

241

第二节 意象设置与意境生成

/

255

第三节 意与境、有我与无我、动与静

/280

第四节 意境与诗风

/

295

第五章 声韵美之借鉴与传承

———中国现代新诗声韵与唐宋诗词

/

309

节 声、韵、调艺术之借鉴与传承

/

311

第二节 声韵与音乐之离合

/

332

第三节 用韵艺术之借鉴与传承

/351

第六章 体式的传承与建构

———中国现代新诗体式与唐宋诗词

/

389

节 “胡适之体”:唐宋诗词之现代版与西诗之汉译版

/

390

第二节 诗形的传承与建构

———中国现代格律体新诗与唐宋诗词

/

408

第三节 “商籁体”与唐宋诗词之融合

/

421

第七章 诗语与修辞之传承与变异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修辞与唐宋诗词

/

447

节 “作诗如说话”:初期白话诗派新诗语言与唐宋白话诗词

/

448

第二节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同一性与异质性

/

458

002

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与唐宋诗词第三节 借鉴与变异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与唐宋诗词

/

469

第四节 修辞策略之转化与变异

———中国现代新诗修辞与唐宋诗词

/

487

主要参考文献

/

507

后 记

/

52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与唐宋诗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