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新月
页数:30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307471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应大力提高药品包装材料(简称药包材)原材料的质量水平,开发新型包装系统及给药装置。本书共十一章,系统梳理了药包材行业的发展脉络;药包材研发、生产、检验检测等环节中的技术难点;药包材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汇集了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政策法规和科研成果,展现了我国药包材制造领域不断提升的创新意识,正在走向“专特高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希望本书在帮助技术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药包材的监管法规、生产工艺、质量体系、检验检测技术的第一动态等方面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章药品包装材料行业的发展与监管1
第一节概述1
一、药包材材质1
二、药包材种类2
三、药包材包装系统2
第二节行业发展2
一、第一段(20世纪50~70年代)3
二、第二段(20世纪80~90年代)3
三、第三段(21世纪初至21世纪20年代)4
四、第四段(21世纪20年代以后)4
第三节监管历程5
一、注册审评审批管理阶段9
二、药包材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管理阶段11
第四节监管手段13
一、药包材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14
二、药包材的生产质量管理14
三、检测能力的建设15
四、药包材的监督抽检15
第五节挑战与机遇16
第二章药品包装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体系19
第一节概述19
一、药包材标准的定义与作用19
二、药包材国家标准及其管理发展历程20
三、其他药包材标准22
第二节国内外药包材标准体系的对比22
一、国内药包材标准体系22
二、国外药包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32
第三节国家药包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发展动态41
第三章药品包装材料的检验、检测新技术43
第一节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在塑料类药包材中的应用43
一、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分离原理44
二、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系统46
三、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应用47
第二节裂解气质法在塑料橡胶类药包材中的应用48
一、裂解气质法的原理与特点49
二、裂解气质法的应用50
第三节X射线荧光光谱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药包材中的应用52
一、原理与特点52
二、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54
第四节扫描电镜法在药包材理化性能研究中的应用57
一、扫描电镜法的原理与特点57
二、扫描电镜法的应用60
第五节常用的容器密封完整性检测技术在无菌制剂中的应用66
一、容器密封完整性在无菌制剂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67
二、8种无菌制剂容器密封完整性泄漏检测方法与选择策略69
第六节机遇与挑战75
第四章新型有机包装材料与工艺的研究进展78
第一节概述78
第二节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密封件的研究进展79
一、药用卤化丁基橡胶79
二、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密封件83
三、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密封件生产技术进展87
四、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密封件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91
第三节药用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97
一、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在药品包装中的应用98
二、热塑性溴化丁基橡胶在药用密封件中的应用100
三、热塑性弹性体类高阻隔膜在药品包装中的应用101
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有望广泛应用于药品包装103
第四节药物制剂中绿色可降解药品包封材料的研究进展104
一、可降解药品包封材料的分类104
二、可降解药品包封材料的制备工艺106
三、可降解药品包封材料的抗菌改性109
第五节机遇与挑战112
第五章新型无机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119
第一节概述119
一、我国药用玻璃包装的发展119
二、玻璃包装的标准120
三、玻璃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导原则121
第二节国产药用中硼硅玻璃模制瓶的研制与生产122
一、药用中硼硅玻璃模制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123
二、药用中硼硅玻璃模制瓶的应用优势分析131
第三节国产药用中硼硅玻璃管和管制瓶的研制与生产132
一、药用中硼硅玻璃管的研制132
二、药用中硼硅玻璃管制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140
第四节药用铝硅玻璃容器的研制与控制148
一、铝硅玻璃耐侵蚀性(脱片)149
二、抗破裂低温加工工艺152
三、减少玻屑产生与提升灌装效率的新工艺153
四、减少裂纹与破损的措施154
第五节机遇与挑战155
第六章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材料与系统157
第一节概述157
第二节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材料的选择160
一、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分类160
二、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相关标准与法规161
三、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材料的选择参考原则164
第三节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系统的特性170
一、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系统的组成170
二、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系统的四大特性173
第四节特殊功能大容量注射剂用塑料包装系统的技术要求175
一、抗吸附性注射剂软包装175
二、多腔室注射剂软包装177
三、碳酸氢钠注射剂软包装179
四、大容量注射剂塑料软包装接口及软管相关技术要求179
五、大容量注射剂塑料软包装盖子相关技术要求180
第五节腹膜透析包装系统180
第六节预灌封注射器182
一、概述183
二、预灌封注射器的选择184
三、预灌封注射器的发展前景187
第七节机遇与挑战189
第七章滴眼液用包装材料与容器193
第一节概述193
一、滴眼液用包装的特点193
二、滴眼液用包装的组成194
第二节滴眼液用包装材料的选择195
一、滴眼液用包装的常用材料195
二、滴眼液用包装材料的表征方法196
三、滴眼液用包装材料与容器的相容性研究199
四、滴眼液用包装的关键质量项目与控制方法200
五、滴眼液用包装的密封完整性201
第三节滴眼液用包装生产工艺202
一、滴眼液用瓶(容器)的生产工艺202
二、滴眼液用瓶(容器)嘴与瓶盖的生产工艺205
三、滴眼液用瓶(容器)组件的生产过程控制205
四、滴眼液用包装的灭菌工艺206
第四节机遇与挑战208
第八章经口鼻吸入的高风险制剂的递送系统与包装材料214
第一节概述214
一、经口吸入制剂的种类与特点215
二、鼻用药物制剂的种类与特点216
第二节递送系统与包装材料217
一、吸入气雾剂的递送系统与包装材料217
二、鼻喷雾剂的递送系统与包装材料223
第三节递送系统的技术要求225
一、吸入气雾剂质量控制与递送系统225
二、鼻喷雾剂质量控制与递送系统226
第四节机遇与挑战229
第九章透皮贴剂用包装材料与容器232
第一节概述232
第二节透皮贴剂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235
一、透皮贴剂用背衬材料的种类与性质235
二、透皮贴剂用背衬材料的选择与应用236
三、透皮贴剂用离型膜的种类与性质237
四、透皮贴剂用外包装材料的种类与应用242
第三节透皮贴剂用包材的关联性实验243
一、透气(湿)性试验243
二、体外释放度试验与体外透皮试验244
三、剥离强度试验246
第四节机遇与挑战247
第十章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包装材料与容器250
第一节概述250
第二节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塑料包装的主要类型与选择252
一、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包装的设计依据253
二、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塑料瓶盖的主要类型与选择253
三、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铝塑泡罩包装262
四、其他类型的防止儿童开启包装形式263
第三节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包装的要求263
一、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塑料包装的技术要求263
二、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塑料包装的功能性要求264
第四节口服制剂用防止儿童开启包装的检测方法与相关标准264
一、美国标准264
二、欧洲标准265
三、国际标准266
四、国内标准266
第五节防止儿童开启包装相关登记与认证情况267
一、美国FDA药品主文件防止儿童开启包装登记与认证情况267
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防止儿童开启包装登记与认证情况267
第六节机遇与挑战268
第十一章药品生产过程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270
第一节概述270
一、发展历史272
二、优势274
三、组成274
四、分类与选择标准275
第二节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配套生物反应袋的生产与质量控制279
一、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主要材料与质量控制279
二、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生产过程与质量控制283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286
节选
第一章药品包装材料行业的发展与监管 药品包装材料(简称药包材)是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发挥着保障药品安全,维护药品功效,方便药品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的作用。药包材作为药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保护作用、安全性与功能性及其与药品之间的相容性,对药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负责全国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的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的行业管理工作。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历来重视药包材的质量。自199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包材实施监管以来,我国药包材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产品落后单一到先进多元的演变。 第一节概述 药包材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药包材的范畴随着人们对药包材质量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演变。药包材已从单纯作为盛装药品的附属工序和辅助项目,发展到影响药品安全和质量的包装材料、组件及容器,进一步扩展到可赋予各种功能、方便临床使用的包装系统,成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给药形式。 一、药包材材质 药包材常用材质有玻璃、塑料、橡胶、金属、陶瓷、纸及复合材料。药用玻璃材质通常包括钠钙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铝硅酸盐玻璃。药包材用塑料材质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聚偏二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氨酯(polyurethane,PU)、环烯烃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等。药包材中常用的橡胶材料有卤化丁基橡胶、聚异戊二烯、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药包材用金属多为铝。药包材用纸有格拉辛纸。复合材料多为塑料与塑料复合材料、塑料与金属复合材料、塑料与纸复合材料等。 二、药包材种类 药包材制成的容器及组件种类繁多。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将产品按国家公布的药包材注册品种实施分类注册,注册类别共有11类: 输液瓶(袋、膜及配件)、安瓿、药用(注射剂、口服或者外用剂型)瓶(管、盖)、药用胶塞、药用预灌封注射器、药用滴眼(鼻、耳)剂瓶(管)、药用硬片(膜)、药用铝箔、药用软膏管(盒)、药用喷(气)雾剂泵(阀门、罐、筒)、药用干燥剂。这种药包材分类管理方式沿用至今,便于监管机构按照药包材的风险、材质容器特点实施监管。 三、药包材包装系统 药包材产品包装药品制剂时,常以组件组合使用而构成完整的制剂包装系统,包装系统指容纳和保护药品的所有包装组件的总和。包装系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包装系统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之和,广义的包装系统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和次级包装组件之和,后者用于药品的额外保护。包装系统的整体性能是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的重点。包装系统可依据制剂类别划分为6类:① 吸入制剂包装系统;② 注射剂包装系统,包括预灌封注射器密闭系统、笔式注射器密闭系统、抗生素玻璃瓶密闭系统、玻璃安瓿、塑料安瓿、玻璃瓶密闭系统、软袋密闭系统、塑料瓶密闭系统;③ 眼用制剂包装系统,包括塑料瓶包装系统、眼膏剂(管)包装系统;④ 透皮制剂包装系统;⑤ 口服制剂包装系统,包括塑料瓶系统、玻璃瓶系统、复合膜袋、中药球壳、泡罩包装系统;⑥ 外用制剂包装系统和外用制剂密闭系统。 在《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2019年第56号)中,包装系统的监管理念已被引入监管体系。 第二节行业发展 药品包装的发展与药品制剂的发展休戚相关。我国药包材行业秉承以人民用药安全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从手工操作不断走向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大量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第一段(20世纪50~7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基础工业一穷二白,药包材生产方式简单实用[1,2],生产方式主要为手工,包装材料为天然原料加工后的陶瓷、玻璃、金属、橡木塞、纸等,生产企业主要为小型包装企业或作坊。应医药产能快速发展的需求,行业人员在实践中努力专研,研制出了不少实用的机械装备,有效提高了药包材产能。药包材生产企业领域分化明显、数目显著增加。截至1980年,我国已发展了专业的药用玻璃、橡胶塞、硬胶囊壳、塑料瓶和铝盖企业,药用玻璃生产企业突破100家、橡胶塞生产企业突破20家、硬胶囊壳生产企业接近80家、塑料瓶和铝盖生产企业有零的突破。这些包装企业为制剂厂家提供了充足药包材产品,适时保障了庞大人口基数药品的稳定供应。这时的产品质量可以满足药品的基本包装、储存要求。 二、第二段(20世纪80~90年代) 随着国内外医药工业的发展,药包材已发展为药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包材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制剂的发展速度,困扰着我国制剂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后,药包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在1981年开始对药包材进行管理,将药包材行业的发展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发展规划。在4个五年期间,药包材行业积极向同行学习,引进生产线、制备技术和原材料,生产出大量较为安全、轻便、顺应性较好的药包材产品,研发易折曲颈安瓿、卤化丁基橡胶塞、塑料瓶、复合膜袋等优质药包材,淘汰安全性差、使用不便的直颈安瓿、直管粉针瓶、天然橡胶塞、纯铝非易开盖等落后的药包材。药包材产品类别向轻便、安全的品种扩展,在以往药用玻璃包装、陶瓷包装的基础上,发展了塑料瓶包装、复合材料膜袋包装;药包材原料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混杂过敏物质的胶塞生产原料天然橡胶被无过敏杂质的合成橡胶卤化丁基橡胶所替代。 药包材生产企业发展迅速,不仅新建、扩建和改造了一批药用塑料瓶、药用铝箔和丁基橡胶塞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企业生产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都大幅提升。1997年,药包材行业年工业产值达到90亿元左右,在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约为13.7%,形成了一股不小的经济力量。行业已能生产玻璃容器、塑料容器、金属容器、陶瓷容器、复合膜袋及盖、塞、垫片、封口膜片等七大类50多种产品,主要产品有易折安瓿、管制抗生素瓶、管制口服液瓶、模制抗生素瓶、输液瓶、黄(白)玻璃药瓶、药用玻璃管、抗生素瓶橡胶塞、输液瓶橡胶塞、丁基橡胶塞、固体药用塑料瓶、口服药用聚氯乙烯硬片、中药丸用塑料球壳、易开启铝盖、药用复合材料、药用包装铝箔,品种数量和产量能满足国内药品生产企业80%以上的需求。但是,我国药包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药包材对医药经济的贡献率尚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药包材与药品价值的比例为8%~9%,发达国家的药包材与药品价值的比例为15%~30%。 三、第三段(21世纪初至21世纪20年代) 进入21世纪,国际医药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药包材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1998年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药包材的发展,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药包材的质量要求和审批管理制度,并将药包材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国际先进水平的药用包装材料、容器和机械,引导企业在引进生产线和技术的过程中,逐步消化吸收、推广成果。 在国家的政策指导、资金支持、科技进步推行及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等方式的引导下,行业重点发展品种研发成功,不断走入市场,更加安全的Ⅰ级耐水药用玻璃制品、聚氯乙烯替代产品、儿童用药安全包装、洁净无菌包装膜、“吹灌封”注射剂瓶、更加轻便的塑料容器、更富有功能性的预充药物包装(预灌封注射器和气雾剂)、自我药疗给药包装(电子注射剂笔)、即配型给药包装(自动混药装置和多室袋输液)、具有实时质量监测功能的包装等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这一时期,药包材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药包材质量举足轻重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药品与药包材之间的相容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品与药包材之间的质量衔接和相互影响研究不断发展,且已形成多个国家层面的技术指导文件。 2018年,我国药包材行业市场规模已发展为1068亿元,较上年增长10.6%,快于全球的药包材增长速度。我国药包材行业产业结构布局向集中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技术转化能力不断上升。至此,我国大部分药包材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少部分药包材依赖进口。 四、第四段(21世纪20年代以后) 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技术更新,药包材的发展与制剂的发展融合得更为紧密,药包材以适应制药行业的发展和要求为目标、以服务临床用药安全为核心、以遵循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开展了新一轮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国家实施药包材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药包材的审评已被纳入药品整体审评内容,制剂产品中剂型的研发与药包材的选择几乎同步启动,药包材的质量、与药品的相容性及对药物递送系统的顺应性、可及性贡献成为决定制剂产品能否通过监管部门审核的关键因素。据此,我国药包材的发展已被推入主动创新时期,以满足各种特性化制剂的需求。 迄今,我国部分大型药包材企业的工艺设备先进,制备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自我创新能力已崭露头角。其中以中硼硅玻璃为代表的优质包装原料在配方工艺、热工设备、制造设备等方面均实现国产化,各项技术已经得到充分确认。国产中硼硅玻璃产品已出口海外,成为国产制剂进军海外的重要护航产品。以往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丁基橡胶原料的局面也有望在近期得以改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之一,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引领下,药包材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类别更加细化,细分类别下产品个性化设计特点更加凸显,智能化包装不断涌现,药包材行业正快速沿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监管历程 药包材行业的监管[3]与医药行业的监管一脉相承。监管经历了从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缺医少药,到重视药品质量和企业管理、重视药品研发及公众使用新药好药的可及性和安全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新阶段。药包材行业的监管[4]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不断完善,逐步接轨国际监管模式,监管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医药资源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百废待兴。在对医药的极大需求背景下,国家建设了一批龙头药企,这些企业都为药品生产企业,主要保障供应抗生素、磺胺类药及其他流行病药物,药品包装简单、实用,药包材品种少、产量少,整个行业规模尚小。 历经多年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已建立许多药品生产企业,卫生部同时组建了药政局,成立了药政处,但管理整体粗放,整个医药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门类。在药品产量快速上升的同时,为满足药品包装的需求,药包材生产设备逐步更新为机械设备,药包材行业体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总体上药包材行业技术水平仍处于现代化生产的初始阶段,各类产品在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此期间,医药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于制剂,药包材的重要性并未获得充分的认识,药包材的发展主要受药品生产企业需求的影响。 1981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发布《药品包装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年正式实施,开始对药包材进行国家层面的监管。办法涵盖了包装基本要求、工作人员、包装厂房、包装材料、监督、检查、处罚等监督要求。1991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发布《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年实施。《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企业或车间必须取得《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许可证》,方能生产和销售,并明确了许可证验收通则,以规范药包材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