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第三次转向: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研究:research on platisher-mediated visibility

封面

作者:陈逸君著

页数:189页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65040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第三次转向: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研究》选取微博“推荐流”作为平台媒体的典型代表,参照“可见性分析框架”,分别从物质基础、架构模型、交互特点、运作机制和社会影响五个层面,由表及里地对“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展开了研究。  在具体的阐述过程中,该书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回顾并梳理了“可见性”在四个历史阶段——人际传播、大众媒介、网络化媒介和平台媒体时代的嬗变,纵横比较了“平台媒体建构的可见性”与前三个阶段“可见性”的异同。  《第三次转向: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研究》对当下信息传播的新格局做出了回应,借“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这一概念延伸了“可见性”理论,弥补了该理论停留在互联网阶段裹足不前的现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该书在对微博的“可见性”进行分析时,结合了较多中国本土场景加以阐释,展现了数字技术冲击下传播格局中多种权力与利益博弈后的策略性选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陈逸君,女,文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晨光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算法与新媒体。曾就职于解放日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人民日报》《现代传播》和《新闻记者》等发表文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构成平台媒体可见性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大众媒介可见性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网络化媒介可见性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平台媒体可见性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建立平台媒体可见性的架构模型

第一节 大众媒介可见性的架构模型

第二节 网络化媒介可见性的架构模型

第三节 平台媒体可见性的架构模型

第四章 探析平台媒体可见性的交互特点

第一节 大众媒介可见性的交互特点

第二节 网络化媒介可见性的交互特点

第三节 平台媒体可见性的交互特点

第五章 解析平台媒体可见性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 “开箱”微博“推荐流”的可见性运作机制

第二节 延伸部分:对微博“推荐流”的可见性运作机制续探

第三节 从大众媒介到平台媒体:“把关人”与“新闻价值”的嬗变过程

第六章 平台媒体构建的可见性带来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平台媒体信息环境的建构:打破还是塑造“过滤气泡

第二节 从大众媒介到平台媒体:提防”媒介食谱“走向结构性失衡

第三节 大众媒介的权力结构:论精英的兴与衰

第四节 网络化媒介的权力结构:自主个体与多元化声音的出现

第五节 从大众媒介到平台媒体:“中心化-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嬗变

第七章 平台媒体应当构建怎样的可见性

第一节 三种可见性模型及特征

第二节 可见性模型及其悖论

第三节 三种可见性模型的应用设想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迈入媒介可见性的第三次转向

第二节 延续与断裂:重新认识“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用户兴趣与微博推荐相关性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第三次转向: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研究:research on platisher-mediated visibility》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