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清秋子
页数:384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45898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皇,是儒家礼法的叛逆者。她的一生性格复杂、角色多样:既是冷酷的母亲,又是爱民的天子;既有雷霆万钧的手段,也有虚心纳谏的胸怀。狂热与冷静、残忍与柔情、智慧与固执,在她身上天衣无缝地融合。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为您描述了武则天迈向成功的清晰线索,揭示了她处理复杂政务的高超谋略;以酣畅淋漓的文笔,为您勾勒出了武则天从少女到女皇的博弈过程,描绘了谋夺后位、废后风波、登基称帝,平定叛乱、遭遇政变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刻画了女政治家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
作者简介
清秋子,著名作家,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专事独立写作,以底层文学揭示都市“鼠族”生活真相而闻名,继之在人物传记创作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百年心事——卢作孚传》《国士——牟宜之传》《我是北京地老鼠》(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我是老三届》《明朝出了个张居正》《魏忠贤:八千女鬼乱明朝》《惊艳与苍凉——张爱玲传奇背后的真相》《汉家天下》系列等。
本书特色
武则天,这位儒家礼法的叛逆者,以其强大,让惯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为之小汗顔。冷酷的母亲与爱民的天子,雷霆万钧的手段与虚心纳谏的胸怀,狂热与冷静,残忍与柔情、智慧与固执,一人千面。清秋子对史料的掌握向来严谨,而又略带幽默,以其多年的积累,一定会带给读者一个客观、真实、精彩的武则天形象。——燕山刀客(畅销书作家) 武则天是最耀眼的历史人物之一,不仅因为她精彩绝伦的传奇人生,更由于她的作为预埋了唐宋之变的种子——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效果。和任何过于丰富多彩的人生一样,武则天生平留下了太多无解之谜:她与子女的感情与关系如何?她对继承人的真实态度?还有那耸立千年的无字碑。清秋子的《朕乃女子:武则天传》提供了一个通俗版解读和一道文学性的盛宴。——张程(青年学者,文史作家) 历史上的武则天是多面的,多面到令人炫目;同时她又是复杂的,复杂到超越了性别和角色。清秋子的这本武则天传,既有历史小说的生动、细腻,又有正说历史的厚重感,是值得好好读的作品。——金满楼(畅销书作家)
目录
第一节 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 / 002
第二节 父亲投奔“义军”做了后勤部长 / 004
第三节 少女时代骤遇丧父之痛 / 010
第二章 才女入宫
第一节 归葬之后饱尝世态炎凉 / 014
第二节 好运忽如春风来 / 016
第三章 梅开二度
第一节 尼姑庵的日子如何熬出头 / 024
第二节 感业寺的上空曙光初露 / 030
第四章 入主后宫
第一节 由联盟翻为死敌 / 036
第二节 废后暗流遭到顽强抵制 / 039
第三节 皇后废立之争白热化 / 045
第五章 母仪天下
第一节 清除宫中隐患不讲任何温情 / 054
第二节 “贞观”时期留下的牛圈也该打扫了 / 058
第三节 把最后一棵老树彻底砍掉 / 064
第六章 辅政之初
第一节 先革了门阀制度的命再说 / 076
第二节 女子在军事上未必不如男 / 084
第三节 铁腕平息“废后”风波 / 103
第七章 天后专权
第一节 先“封”了泰山再说 / 116
第二节 顺手牵羊干掉了花样年华的情敌 / 120
第三节 风流小生贺兰敏之的终局 / 123
第四节 老将军李 平高丽 / 127
第五节 武则天的改革纲领《建言十二事》 / 130
第六节 大唐东西烽烟又起 / 138
第八章 铁腕临朝
第一节 先后两位太子或死或废的谜案 / 150
第二节 高宗在忧心忡忡中一病不起 / 164
第三节 中宗面对军事政变瞠目结舌 / 170
第九章 垂拱而治
第一节 功臣之后徐敬业密谋叛乱 / 180
第二节 扬州烽火连累宰相裴炎被杀 / 186
第三节 徐敬业因一念之差兵败被杀 / 197
第四节 四方来上访者有如过江之鲫 / 207
第五节 李唐宗室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 215
第十章 女皇登极
第一节 先把“男女之大防”的帘子拿掉 / 230
第二节 “革命”革掉了辉煌的大唐国号 / 236
第三节 辉煌的历史必有它阴惨的背面 / 244
第十一章 驾驭天下
第一节 酷吏们尝到了“请君入瓮”的滋味 / 256
第二节 她驾驭群臣的手法高明在哪里 / 268
第三节 武则天最大的功绩是搞好了民生问题 / 284
第四节 圣明的君主也免不了好大喜功 / 291
第五节 大周朝被边境战争折腾得焦头烂额 / 302
第十二章 女皇暮年
第一节 女皇身边有了两个超级美男 / 316
第二节 她为了救情人向大臣求情 / 320
第十三章 被迫逊位
第一节 这万里江山究竟托付给谁 / 334
第二节 女皇惊起时见到的是满院兵卒 / 341
第十四章 走向永恒
第一节 女皇退场之后“中兴大唐”的乱局 / 356
第二节 千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 / 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