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海艳
页数:275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90299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的边框哲学以及“后现代艺术的鼻祖”杜尚关于“次厚度”的笔记为理论基础,研究了西方后现代艺术中的“边框效应”,论证了西方艺术史的演变经历了从中心走向边框的轨迹,后现代艺术就是“边框艺术”,其艺术品身份依赖于由博物馆、展览、签名、标题构成的艺术边框的支撑。另外,作为位于“次厚度”边框上的“边框艺术”,后现代艺术向他者敞开,向变化敞开,体现出两者之间的模糊性和混杂性。
作者简介
王海艳,女,197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艺术学博士,海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艺术史,曾在《美术史与观念史》、《新美术》、《艺术探索》、《美术大观》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共6篇,出版专著1部,书名为《杜尚密码》,主持省级课题1项。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画框
第一节 作为观者与画作之间媒介的画框
第二节 作为画面内容补充的画框
第三节 成为中心内容的画框
第四节 对中心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画框
第二章 “边框”与“艺术边框”
第一节 德里达在《绘画的真理》中的“边框”
第二节 杜尚所展示的“艺术边框”
第三章 从中心走向边框的艺术史演变轨迹
第一节 古典艺术时期
第二节 现代艺术时期
第三节 后现代艺术时期
第四章 “杜尚制造”:“次厚度”的边框
第一节 “次厚度”
第二节 位于“次厚度”边框上的作品
第五章 “次厚度”边框上的后现代艺术
第一节 向他者敞开
第二节 向变化敞开
结语 艺术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言
第一章 画框
第一节 作为观者与画作之间媒介的画框
第二节 作为画面内容补充的画框
第三节 成为中心内容的画框
第四节 对中心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画框
第二章 “边框”与“艺术边框”
第一节 德里达在《绘画的真理》中的“边框”
第二节 杜尚所展示的“艺术边框”
第三章 从中心走向边框的艺术史演变轨迹
第一节 古典艺术时期
第二节 现代艺术时期
第三节 后现代艺术时期
第四章 “杜尚制造”:“次厚度”的边框
第一节 “次厚度”
第二节 位于“次厚度”边框上的作品
第五章 “次厚度”边框上的后现代艺术
第一节 向他者敞开
第二节 向变化敞开
结语 艺术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