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印)斯瓦米·尼伟达南达 著 陈亚妮 江
页数:19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98569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导论》讲述的是印度传统文化,包括各种学术经典与思想流派的介绍。通过对印度的正法的解说,介绍了吠檀多典籍和四大研修系统,描述精当,义理纯正,为我国读者开启了解印度文化与思想的一道窗口。作者斯瓦米·尼伟达南达是印度现代思想的一位先驱,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同时是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辩的演说家。他书写了许多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书籍,在当今的印度文化圈内仍然广受欢迎。
作者简介
斯瓦米·尼伟达南达(Swami Nirvedananda,1893—1958),通常被称为阿纳迪·马哈拉杰,印度现代思想先驱之一,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对推广印度思想家辨喜提出的教育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博学多才,被誉为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辩的演说家。著有《印度文化导论》《我们的教育》《宗教与当代的困惑》等多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作品,在印度思想文化界仍享有广泛声誉。
陈亚妮,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硕士,现居杭州。
江小敏,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美学博士。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卖点
该书为印度传统文化的入门进阶之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印度学术经典与思想流派,准确传达印度文化之精神,对于读者了解印度思想文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导论》是对印度文化与思想的鸟瞰式通览,描述精当,义理纯正,文字也通俗易懂,准确传达出印度文化之精神。本书可以说是印度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版,让中国学人更为真实的了解印度传统文化。
目录
第一部分
一 引言 003
二 正法 007
三 印度教圣典 012
四 轮回 020
五 解脱 025
六 世俗之路 030
1. 五大献祭 031
2. 社会职责 033
3. 现实情境 034
4. 理想情境 037
七 解脱之路 040
八 胜王瑜伽 045
1. 瑜伽八支 045
2. 自我约束 049
九 智慧瑜伽 051
十 奉爱瑜伽 059
1. 神的象征与肖像 063
2. 密行训练 069
3. 无形相的神圣者 074
十一 行动瑜伽 077
第二部分
十二 先知与经典 093
1. 先知 093
2. 经典 097
十三 自在天 099
十四 宇宙 107
1. 精微层次 107
2. 粗糙层次 112
3. 因果层次 118
十五 个体灵魂 125
1. 生物 125
2. 灵魂 129
十六 仪式与神话 140
1. 仪式 140
2. 神话 148
十七 印度人的人生观念 154
附录 印度文化对国际和平的
影响 165
1. 教义 165
2. 对待他人的态度 167
3. 祈祷 167
4. 我们为世界的和平而
工作 168
译后记 171
节选
引言 印度教是属于世界上信众最多的宗教之一。就其追随者而言,其数量已经接近四亿人之众,大都生活在印度次大陆,他们以印度教徒(Hindus)而被人所知。 印度教就扎根于印度次大陆,它经历了一段很长很长的岁月。没有人能够说清楚那到底是多漫长的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印度教的历史长达好几千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重要的宗教都要久远一些。 在古代,印度教作为雅利安人的法则(??rya dharma),以及追随雅利安法则的人们而存在,信众皆被称为雅利安人(??ryas),他们最初的发源地,是在印度西北的旁遮普(Punjab)地区,即五河流域。同样,也无人能够说得清楚,这些旁遮普的雅利安人最初来自何方。不同的学者对于雅利安人的原籍何处有着不同的猜测,譬如有说北极地区的,也有说是中亚草原或地中海沿岸的,等等。其中,辨喜尊者(Swami Vivekananda)则坚信,雅利安人不可能来自印度以外的任何一个地区。 然而,从旁遮普地区开始,雅利安人逐渐蔓延到了整个印度北部。这些地区在后来,也就被唤作雅利安之地(Aryavarta),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过了温德亚山脉(Vindhya),最后,也到了印度的南部传播他们的宗教。据说,其中有一位叫作投山仙人(Agastya)的领袖带着这些雅利安人南迁。 人们可能想知道,雅利安人是如何又被唤作印度教教徒的。印度教(Hindu),这个名字的起源甚为有趣。因为那一条叫作信度(Sindhu)的河流,标志着旁遮普地区雅利安人在西部最遥远的边界。而此河流的另一岸,则居住着古代伊朗人(波斯人)。这些伊朗人要为这一条雅利安河流命名,但是,他们对Sin-dhu的发音不正确,发出的声音为Hin-du,于是,印度教便成为伊朗人称呼雅利安人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利安人自己也从伊朗人那里继承了这一发音。 印度教,这一名字非常古老。当印度教遍及这整个区域之时,就被统称为印度斯坦(Hindusthān)。 这是一块诞生无数圣者、先知与仙人的地方。几千年以来,该地一直都是神圣之地。它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以及许多的城市,因为宗教的原因,皆成为圣地。这些遍布全国的圣地,使得印度斯坦成了神圣之地。古往今来,无数的朝圣者从印度斯坦的四面八方奔赴在朝圣的路上,拜访一个个圣地,而宗教一直都是人们的生活的灵感与勇气之源。 正是他们的宗教精神,造就了印度人民的辉煌而灿烂的文化。即使在非常古老的时代,印度人也已经创作出了卓越杰出的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与诗歌。他们写出各种各样的学术文章。涉及的内容有语法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统治术、天文学、医药学(阿育吠陀)。他们在化学领域也投入了宝贵的劳动,并留下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在工程技术、灌溉、造船,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工艺美术方面的惊人成就。所有这些,其实都根源于他们的宗教。其背后的思想与理想大都受到印度教圣人的启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文明诞生出了两个强大的分支,即耆那教与佛教。印度的文化也随着佛教,开始传播到了兴都库什山以外的区域。譬如锡兰、缅甸、暹罗、金波蒂亚与科钦,中国、马来西亚、爪哇、巴厘岛、苏门答腊,朝鲜、日本、阿富汗与土耳其斯坦等地区,它们都受到印度人的信仰文化之影响。甚至在遥远的美洲,譬如墨西哥,学者们也发现了印度文化的痕迹。这些不同国家与区域都欢迎着印度人提供的优秀文化。印度人绝不会通过武力或计谋使自己的宗教强加于人。和平、仁爱、同情与服侍一直都是他们的宗旨。无论走到了哪里,他们都能够使得那个地区的人们开始从莽荒世界中摆脱出来。 当然,印度成了东方文明的母体之一。已经有各种证据表明,印度人的思想曾经传播到古典的希腊,而我们知道,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几十个世纪以来,印度教的规模与种类不断扩大。在它的内部,出现了各种新的支派。譬如毗湿奴派(Vaishnavas)、沙克蒂派(Shaktas)、湿婆宗(Shaivas)、苏利耶教派(Sauras)与戈纳帕提亚教派(Ganapatyas)等。在这些支派当中,还有不同派别生长的空间。此外,耆那教、佛教、锡克教、雅利安社(Aryas Samaj)、梵社(Brahmo Samaj)等,信仰方式,也都来自印度教。 在过去一些岁月里面,古老的印度宗教一直在遥远的西方世界传播它的信息。许许多多的欧洲人与美国人都在学习印度人的人生观念,并给予了很大的尊重,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人开始接受了这些信仰,把它当成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 事实上,印度人所提供出来的宗教之伟大,在于它具有普遍的德行、普遍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它在过去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时,这也是我们坚信印度宗教一定具有更加辉煌未来的理由。接下来的篇章,我们将对印度教的基本内容做一些简单扼要的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