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殷晓杰编著
页数:145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82335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保留学界经典案例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汲取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精华和学术前沿动态,打造“两性一度”的全新内容体系,包括训诂学的功用与内容,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主要方法等核心内容,关注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作者简介
殷晓杰,女,1979年12月生,山东青岛人。2008年6月获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训诂学研究。
目录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一 什么是训诂
二 什么是训诂学
第二章 训诂学的功用
一 可以巩固古汉语词汇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 可以指导语文教学,讲清楚词义演变的来龙去脉
三 可以指导辞书编纂,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
四 可以指导古文献校理,为古籍整理工作服务
第三章 训诂学的内容
一 释词解句
二 解释疑难词语
三 阐明语法
四 辨析古书异例
第四章 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
一 形训
二 声训
三 义训
四 训诂的术语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上)
一 据古训
二 破假借
三 辨字形
四 考文例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下)
五 排比归纳
六 方言佐证
七 因声求义
八 疏通语法
九 探求语源
第七章 训诂的原则(上)
一 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二 辩证的观点
三 历史、发展的原则
第八章 训诂的原则(下)
四 唯物的观点
五 了解与所释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第九章 方俗语词研究(上)·原则
一 继承并发扬当代或前辈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二 注重考求近代语词的构词理据
三 要对汉语词汇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四 要具备一定的传统训诂学的功力
五 要从词汇史的角度展开
第十章 方俗语词研究(下)·考释方法
一 认字辨音
二 排比用例
三 参证方言
四 参照旧注
五 因声求义
六 推求语源
一 什么是训诂
二 什么是训诂学
第二章 训诂学的功用
一 可以巩固古汉语词汇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 可以指导语文教学,讲清楚词义演变的来龙去脉
三 可以指导辞书编纂,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
四 可以指导古文献校理,为古籍整理工作服务
第三章 训诂学的内容
一 释词解句
二 解释疑难词语
三 阐明语法
四 辨析古书异例
第四章 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
一 形训
二 声训
三 义训
四 训诂的术语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上)
一 据古训
二 破假借
三 辨字形
四 考文例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下)
五 排比归纳
六 方言佐证
七 因声求义
八 疏通语法
九 探求语源
第七章 训诂的原则(上)
一 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二 辩证的观点
三 历史、发展的原则
第八章 训诂的原则(下)
四 唯物的观点
五 了解与所释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第九章 方俗语词研究(上)·原则
一 继承并发扬当代或前辈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二 注重考求近代语词的构词理据
三 要对汉语词汇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四 要具备一定的传统训诂学的功力
五 要从词汇史的角度展开
第十章 方俗语词研究(下)·考释方法
一 认字辨音
二 排比用例
三 参证方言
四 参照旧注
五 因声求义
六 推求语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