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杨
页数:139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90577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通向美丽乡村的教育之路》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走进乡村教育,梳理了国内外对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教育政策更替与演进过程推动乡村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不同类型的教育政策指导不同的教育改革实践。考察具体的政策文件有助于理解、把握政策制定的逻辑和轨迹,从而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第二章乡村教育政策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宪法》、《义务教育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文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地方教育政策文件,聚焦文件中乡村教育政策话语的结构特征、话语生成的过程和相关语境因素。《宪法》《义务教育法》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文件是国家层面高级别的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也是指导乡村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政策文本。对政策文本中有关乡村教育部分以及相应的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了解乡村教育政策话语演变及其改革发展。第三章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县域探索,通过借鉴政策话语理论,统合乡村教育政策行为者、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效果四个层次的事实和因素,探究政策行为者对乡村教育振兴的态度与政策宣传、政策的文本形式和内容、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效果。笔者选取四川省献县、仁县、洲县有代表性的乡村学校——献县西关学校、仁县平地学校、洲县新民学校,深入实地,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进行资料搜集,然后分析归类,深入研究乡村学校社区执行教育政策的话语主体、客体、内容、主题、表现形式、活动方式、符号系统以及效果,探讨乡村学校社区对教育政策话语介入或干预的方式。第四章乡村教育的时代性实践,展望通向美丽乡村的教育之路,关注乡村教育的政策路径、运作过程以及乡村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同时观照“国家和地方-乡村-学校-个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展望未来,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乡村教育体系,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才能推进教育公平,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作者简介
白杨,女,1978年生,四川成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在来源期刊CS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成都市第十二次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跨文化教育与区域发展。 唐毅谦,男,1964年生,辽宁北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本硕毕业,获东北大学博士学位。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12项。
目录
第一节 乡村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一、国外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二、国内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三、乡村教育研究动态
第二节 乡村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一、乡村教育政策研究内容
二、乡村教育政策研究方法
三、乡村教育政策研究意义
第二章 乡村教育政策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节 调整期(1978-1991年)
一、有步骤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二、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乡村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第二节 推进期(1992-2001年)
一、大力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二、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乡村教育:以县为主
第三节 改革期(2002-2014年)
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乡村教育:省级统筹
第四节 优化期(2015年至今)
一、全面推进义务教育
二、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乡村教育: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第三章 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县域探索
第一节 乡村教育的意识与政策宣传
一、教育强县,质量名县,校园美县
二、乡村文化振兴,健康村镇建设
三、“五育并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第二节 乡村教育政策的文本形式和内容设置
一、文化兴乡村,脱贫新路子
二、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
三、依法治校,科研兴教
第三节 乡村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立德树人落地见效
二、落实立德树人,政策落地转化
三、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和谐发展,建特色小学
第四节 乡村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
一、和谐校园文化
二、引领时代潮流的“非遗传承名校
三、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花园
第四章 乡村教育的时代性实践
第一节 乡村教育的政策路径
一、乡村教育政策与《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的高度一致性
二、国家政策中乡村教育的系统性
第二节 乡村教育政策的运作过程
一、树立乡村教育振兴意识
二、制定科学乡村教育规划
三、创新乡村教育政策实施路径
四、扩大乡村教育政策实施效力
第三节 新时代乡村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
一、乡村教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三、推进教育公平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