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公骥
页数:539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061816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杨公骥教授所著。全书包括原始文学、殷商文学、周与春秋文学、战国文学四编。此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详细地分析了作品,广泛地征引了史料,并对所选作品了考据、校勘、注释和语译,是中学教师、大学生、研究生自修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读物。为使读者学习方便起见,先秦的作品都附有译文。讲义中的译文只是辅助读者理解原文 ,而不应是作为加工的代用品,因此 如果能看懂原作,大可以不看译文。
作者简介
杨公骥,社会科学家、文学史家。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中国古代文论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名誉主席、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等职。论著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文艺、语言、训诂、考古、民俗等学科,在学界有广泛影响。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杨公骥文集》等。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原始文学
第一章 劳动产生文学
第一节 诗歌的发生和劳动诗的形成
第二节 诗歌特征之由来及其作用
第三节 音乐、舞蹈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 中国原始神话
第一节 神和神话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关于《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
第三节 关于《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
第四节 关于《黄帝杀蚩尤》的神话传说
第五节 余论
第三章 周族原始祭歌
第一节 祭歌和咒语的产生
第二节 祭社稷的祭歌《载芟》与《良耜》
第三节 祭祖先神的祭歌《生民》
第四节 英雄祖先颂歌《公刘》《緜》
第五节 余论
第二编 殷商奴隶制社会的文学(前十七世纪-前十一世纪)
第一章 殷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及其社会特征
第一节 殷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 殷商奴隶制社会的特征
第二章 殷商的神话
第一节 殷商奴隶主观念中的神的特征
第二节 殷商神话传说
第三章 殷商的音乐舞蹈和诗歌
第一节 殷商的音乐和舞蹈
第二节 商代颂歌《那》《长发》《玄鸟》
第四章 殷商的散文
第一节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第二节 商代书诰散文《盘庚》篇
第五章 殷商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及其历史作用
第三编 西周和春秋时代的文学(前一一二二年?-前四八一年)
第一章 周代的历史情况、礼教特征和诗三百篇的结集成书
第一节 西周和春秋的历史情况
第二节 周封建社会的特征与礼教
第三节 周诗的结集、分类、断年和四家诗说
第二章 周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第一节 关于武王伐殷的诗篇——《大明》《荡》《皇矣》
第二节 周公东征时代的诗篇——《东山》《大东》
第三节 反映对外战争的诗歌——《六月》《常武》《江汉》《采薇》《无衣》
第四节 宗周崩溃期的诗歌——《云汉》《十月之交》《雨无正》《巷伯》《北山》
第三章 周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反对封建土地剥削的诗歌——《七月》《硕鼠》《伐檀》
第二节 反对封建徭役的诗歌——《东方未明》《鸨羽》《陟岵》《鸿雁》
第三节 情歌与反映妇女生活的诗歌——《木瓜》《子衿》《出其东门》《将仲子》《氓》
第四章 周诗的文学成就和历史价值
第一节 周诗反映生活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第二节 周诗的语言、表现手法和样式
第四编 战国时代的文学(前四八一年-前二二一年)
第一章 战国的社会情况和文化
第一节 历史情况和社会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文艺观点(《乐记》)
第二章 战国时代的语录散文和论说散文
第一节 语录文的发展与《论语》
第二节 《墨子》散文
第三节 《孟子》散文
第四节 《庄子》散文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
第一节 《春秋》纪年史和历史散文的发展
第二节 《左氏春秋》(《左传》)
第三节 《国语》
第四节 《战国策》
第五节 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寓言文学
第一节 寓言的传统和特征
第二节 《列子》《孟子》《庄子》中的寓言
第三节 《韩非子》中的寓言
附录一 《商颂》考
附录二 楚的神话、历史、社会性质和屈原生平
第一节 楚人的神话与历史
第二节 屈原所处的时代与屈原的生平
第一章 劳动产生文学
第一节 诗歌的发生和劳动诗的形成
第二节 诗歌特征之由来及其作用
第三节 音乐、舞蹈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 中国原始神话
第一节 神和神话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关于《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
第三节 关于《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
第四节 关于《黄帝杀蚩尤》的神话传说
第五节 余论
第三章 周族原始祭歌
第一节 祭歌和咒语的产生
第二节 祭社稷的祭歌《载芟》与《良耜》
第三节 祭祖先神的祭歌《生民》
第四节 英雄祖先颂歌《公刘》《緜》
第五节 余论
第二编 殷商奴隶制社会的文学(前十七世纪-前十一世纪)
第一章 殷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及其社会特征
第一节 殷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 殷商奴隶制社会的特征
第二章 殷商的神话
第一节 殷商奴隶主观念中的神的特征
第二节 殷商神话传说
第三章 殷商的音乐舞蹈和诗歌
第一节 殷商的音乐和舞蹈
第二节 商代颂歌《那》《长发》《玄鸟》
第四章 殷商的散文
第一节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第二节 商代书诰散文《盘庚》篇
第五章 殷商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及其历史作用
第三编 西周和春秋时代的文学(前一一二二年?-前四八一年)
第一章 周代的历史情况、礼教特征和诗三百篇的结集成书
第一节 西周和春秋的历史情况
第二节 周封建社会的特征与礼教
第三节 周诗的结集、分类、断年和四家诗说
第二章 周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第一节 关于武王伐殷的诗篇——《大明》《荡》《皇矣》
第二节 周公东征时代的诗篇——《东山》《大东》
第三节 反映对外战争的诗歌——《六月》《常武》《江汉》《采薇》《无衣》
第四节 宗周崩溃期的诗歌——《云汉》《十月之交》《雨无正》《巷伯》《北山》
第三章 周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反对封建土地剥削的诗歌——《七月》《硕鼠》《伐檀》
第二节 反对封建徭役的诗歌——《东方未明》《鸨羽》《陟岵》《鸿雁》
第三节 情歌与反映妇女生活的诗歌——《木瓜》《子衿》《出其东门》《将仲子》《氓》
第四章 周诗的文学成就和历史价值
第一节 周诗反映生活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第二节 周诗的语言、表现手法和样式
第四编 战国时代的文学(前四八一年-前二二一年)
第一章 战国的社会情况和文化
第一节 历史情况和社会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文艺观点(《乐记》)
第二章 战国时代的语录散文和论说散文
第一节 语录文的发展与《论语》
第二节 《墨子》散文
第三节 《孟子》散文
第四节 《庄子》散文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
第一节 《春秋》纪年史和历史散文的发展
第二节 《左氏春秋》(《左传》)
第三节 《国语》
第四节 《战国策》
第五节 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寓言文学
第一节 寓言的传统和特征
第二节 《列子》《孟子》《庄子》中的寓言
第三节 《韩非子》中的寓言
附录一 《商颂》考
附录二 楚的神话、历史、社会性质和屈原生平
第一节 楚人的神话与历史
第二节 屈原所处的时代与屈原的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