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晓红著
页数:303页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6582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1世纪以来,随着老一辈学者相继退休,中文学科逐渐进入了新老交替的时期,如何继承、弘扬老一辈学者的学术传统,如何开启中文学科的新篇章,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基于这一初衷,我们特编选了这套丛书,名之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计划做成开放式丛书,一直出版下去。我们认为,对过去的学术成果进行阶段性归纳汇集,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可以向学界整体推介我院的学术研究,展现学术影响力。 文库已经出版四辑,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建议从中遴选一部分老先生的著作重新制作成精装本,我们认为出版社的提议极富创意,特组编这套精装本,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编纂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坚信,承载着九十年的历史积淀,文学院必将向学界奉献更多的学术精品,文学院的各项事业必将走向更远的辉煌!
作者简介
俞晓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国家金课负责人。主要从事敦煌变文小说、元明清文学、《红楼梦》等的教学与研究。公开发表《红楼梦百年跨文化阐释谫论》《胡适与红楼梦百年阅读》等论文80余篇,出版《王国维笺说》(中华书局2004)、《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佛典流播与唐代文言小说》(人民出版社2017)、《漫卷红楼》(人民出版社2022)等专著7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主持省部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5项,获校级以上各类奖项30余项。
目录
释“变”与“变文”
像教、变像与变相
论变文是俗讲的书录本
敦煌变文佛经故事文本的小说质素谈略
论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世界的影响
古代文学“鬼魂”意象的文化索解
《窦娥冤》与《哈姆雷特》“鬼魂诉冤”情节比较谈
王思任小品文三题
明清桐城望族文化基因及其传续机制疏略
明清徽州才嫒的地理分布与文化教育
明清徽州闺媛的文学书写
明清徽州才媛生命中的理与诗
从“东风吹杏雨”诗意说曹雪芹卒年
曹雪芹“佚诗”辨伪的价值与方法论
《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三议
《红楼梦》百年跨文化阐释谫论
《红楼梦》文本研究的多维视野与方法论——写在《红楼梦学刊》创刊40周年之际
《儒林外史》《红楼梦》戏曲元素比较谈
论戏曲文本在非线性叙事中的构成——以《牡丹亭》为考察中心
像教、变像与变相
论变文是俗讲的书录本
敦煌变文佛经故事文本的小说质素谈略
论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世界的影响
古代文学“鬼魂”意象的文化索解
《窦娥冤》与《哈姆雷特》“鬼魂诉冤”情节比较谈
王思任小品文三题
明清桐城望族文化基因及其传续机制疏略
明清徽州才嫒的地理分布与文化教育
明清徽州闺媛的文学书写
明清徽州才媛生命中的理与诗
从“东风吹杏雨”诗意说曹雪芹卒年
曹雪芹“佚诗”辨伪的价值与方法论
《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三议
《红楼梦》百年跨文化阐释谫论
《红楼梦》文本研究的多维视野与方法论——写在《红楼梦学刊》创刊40周年之际
《儒林外史》《红楼梦》戏曲元素比较谈
论戏曲文本在非线性叙事中的构成——以《牡丹亭》为考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