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行政法教义学:体系与方法

封面

作者:陈越峰 等

页数:39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13372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为主线,将行政法教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呈现,内容贯穿体系与方法、法源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活动、行政诉讼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行政法教义学研究著作,可作为法学研习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参考。
本书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探索和观点:在行政法教义学的本土生成、判例的效力、比例原则的“相关考虑”构造、信赖保护原则的利益衡量方法、 行政协议主体资格、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与“咨询”的界分、可诉信访行为认定、“程序性行政行为”概念的体系排除、“滥用职权”概念的认定等方面,均以行政法教义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定创见,从而开始形成行政法教义学的初步体系框架。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之际,行政法的解释和适用开始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心所在。本书以行政法教义学的体系与方法为主题,对法科学子的行政法研习有参考价值,对法院、检察院、政府法制部门等机关的实务研究也将有一定的启发。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陈越峰 等 —————————-
陈越峰,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行政法、网络法、都市法。讲授行政法学、行政救济法、行政法案例研习等课程。主持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中国城市规划法治构造》,编著《大陆法系判例:制度·方法》《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理论·实践》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环球法律评论》《学术月刊》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行政法学三十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本书特色

本书以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为主线,将行政法教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呈现,内容贯穿体系与方法、法源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活动、行政诉讼等。
本书再行政法教义学的本土生成、判例的效力、比例原则的“相关考虑”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对法科学子的行政法研习有参考价值,对法院、检察院、政府法制部门等机关的实务研究也将有一定启发。

目录

导论 判例研究的体系图景与方法自觉//

一、 判例研究的制度价值//

二、 判例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 判例研究的体系观念//

四、 判例研究的方法要旨//

Ⅰ行政法教义学的体系与方法

中国行政法(释义)学的本土生成//

一、 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二、 “行政行为”作为法学概念的源流//

三、 “(具体)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及其解释//

四、 “具体—抽象”框架的舍弃与释义思路的厘清//

五、 “行政行为”作为法学概念的功能再造//

六、 行政法(释义)学的本土生成路径及其启示//

公报案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客观影响//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分析角度//

二、 公报案例的判决思路//

三、 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选取//

四、 以往下级法院判决的动向//

五、 其后下级法院判决的发展//

六、 公报案例的客观影响//

Ⅱ行政法的法源与基本原则

行政惯例的认定与审查//

一、 引言//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52号之评析//

三、 行政惯例认定要件之厘清//

四、 行政惯例审查规则之完善//

五、 结语//

公正适当裁量中的“相关考虑”//

一、 问题的引出//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71号的裁判思路及其反思//

三、 “相关考虑”的内容确定//

四、 “相关考虑”的审查//

五、 结语//

信赖利益保护中的利益衡量方法//

一、 问题的引出:信赖利益是否值得保护//

二、 案例评析:个案中的利益衡量//

三、 案件重析:利益衡量方法的应用//

四、 结语//

Ⅲ行 政 主 体

行政协议中行政主体资格的审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裁判思路在释义学框架内的检视//

三、 行政主体资格瑕疵的案型及裁判//

四、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中行政主体资格的审查//

五、 “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再解释//

六、 结语//

私主体瑕疵的行政协议效力判断//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进路//

二、 私主体瑕疵对征收补偿协议效力影响的认定分歧//

三、 抉择两难:在各有利弊的“无效”与“有效”之间//

四、 揭开面纱:作为行政协议的征收补偿协议及其效力判断//

五、 结语//

私人参与行政的法律后果解释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5号的裁判思路及其反思//

三、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5号私人参与行政样态的厘正//

四、 私人基于行政行为执行行政任务的法律后果 //

五、 结语//

Ⅳ行 政 活 动

“咨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否定认定//

一、 咨询:排除受案范围的另一概念工具//

二、 咨询的表现形式//

三、 咨询在法释义学上的判断标准//

四、 司法政策引导下的咨询//

五、 结语//

行政奖励的承诺与审查//

一、 引论:招商引资中拒绝兑现承诺奖励的问题//

二、 拒绝兑现行政奖励案件中的“依约裁判”思路及其问题//

三、 行政奖励的承诺与法之拘束//

四、 行政奖励的合法性审查//

五、 结语//

可诉信访行为的判断标准//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3号评释:“五要件”审查标准的提出//

三、 对“五要件”审查标准的体系反思//

四、 特定信访行为的可诉例外//

五、 结语//

“程序性行政行为”的体系扰动及排除//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引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69号裁判评析//

三、 “程序性行政行为”的体系扰动//

四、 过程性行为例外可诉标准的体系检视//

五、 余论//

Ⅴ行 政 诉 讼

多元利益下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的判断//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法律关系作为分析工具//

三、 整体思维下的原告资格判断//

四、 结论//

高校学位授予要件设定的司法审查标准及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角度//

二、 判例的最新体现:武华玉案中“不抵触”审查标准的提出//

三、 判例的最初体现:田永案中“不违法”审查标准的确立//

四、 判例的重要发展:褚玥案中“不违法”审查标准的

延续与变化//

五、 司法审查提供的思路及其意义//

撤销授予学位决定的司法审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于艳茹案的裁判概要//

三、 实体要件:是否构成《学位条例》第17条规定之要件//

四、 程序要件:基于正当程序原则的展开//

五、 结语//

“滥用职权”的行政法释义建构//

一、 立法上的模糊及学理释义纷争//

二、 主观方面之一:合法目的//

三、 主观方面之二:相关性//

四、 客观方面:行为结果//

五、 “滥用职权”释义学建构的体系性反思:主观过错说//

论情况判决的司法适用//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情况判决的适用难题//

三、 情况判决司法适用的判断与表现//

四、 情况判决中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

五、 结语//

附录本书部分章节发表信息//

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行政法教义学:体系与方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4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