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古都·虹(花口本)

封面

作者:[日] 川端康成 著,汪正球 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55238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古都》是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古都”指日本京都。川端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孪生姊妹千重子和苗子的辛酸身世、纯洁爱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中时时流露出人世寂寥之感,意境浓重而凄凉。

《虹》是川端“怀着追寻浅草的残梦”而写成的佳作,描写了浅草舞娘的红颜薄命。川端认为,舞蹈是可视的音乐、动态的美术、形体的诗歌、戏剧的精华,女性通过舞蹈创造了美。川端曾多次表露,这篇小说是他“感铭颇深”、一气呵成的得意之作。

作者简介

  [日]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雪国》《千鹤》《古都》《名人》《舞姬》《伊豆舞女》《东京人》《彩虹几度》等。

  

  高慧勤,笔名艾蓬、戴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沉浸日本文学研究、翻译等领域数十年,其紧贴原著、文字典雅的译作,享誉国内外译坛。主要译著有《雪国》《千鹤》《古都》《岁月》《芥川龙之介全集》(合译)等。

  

  汪正球,漓江出版社编辑,日本文学翻译家,译著有《虹》(川端康成)、《阴阳师·生成姬》(梦枕貘)、《纯白之夜》(三岛由纪夫)等。

相关资料

★ 川端康成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之一。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余华

★ 川端康成小说中的一句话,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莫言

★ 川端康成是永远的旅人。——三岛由纪夫

本书特色

★ 诺奖得主的经典之作

日本文学泰斗,新感觉派文学大师,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奖认为“川端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本书包含了川端康成三部诺奖作品之一。

★ 纤细清丽的哀伤与愁思

川端康成以一对双胞胎姐妹的聚散,折射出当时日本京都的风土人情与世态变迁。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愿意成全对方,尽己所能地去爱和追求,但是在温暖和爱意之下,无数的哀愁如影随影。《古都》笔下个体面对命运时的无力与无奈,正是日本独特的“物哀”美意识的体现。

目录

古都

春之花

尼姑庵与格子门

和服街

北山杉

祇园会

秋色

青松

深秋里的姐妹

冬之花

节选

“长在这么个地方,居然还能活下去……”

  到店里来的顾客,赞赏枫树长得美的有之,却几乎无人留意紫花地丁开花。苍劲粗实的树干上,青苔一直长到老高的地方,显得格外端庄古雅,而寄生其上的紫花地丁,自然不会博得别人的青睐。

  然而,蝴蝶有知。紫花地丁开花时,千重子发现,双双对对的小白蝴蝶,低掠过庭院,朝枫树干径直飞近紫花地丁。枫树枝头也正在抽芽。带点儿红,只有一丁点儿大,把翩翩飞舞的白蝴蝶衬映得光鲜夺目。两株紫花地丁的枝叶和花朵,在枫树干新长的青苔上投下疏淡的影子。

  这正是花开微阴,暖风和煦的春日。

  直到白蝴蝶一只只飞去,千重子仍坐在廊下凝望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

  “今年又在这老地方开花,真不容易呀。”她独自喃喃,几乎要脱口说了出来。

  紫花地丁的下面,枫树根旁竖了一盏旧的石灯笼。灯笼腿上雕了一座人像。记得有一次,父亲告诉千重子,那是基督。

  “不是圣母玛利亚么?”千重子当时问道,“有座大的和北野神社里供的天神像极了。”

  “据说是基督。”父亲肯定地说,“手里没抱婴儿么。”

  “哦,当真……”千重子点了点头,接着又问,“咱家祖上有人信教么?”

  “没有。这盏灯大概是设计庭园的师傅,要么是石匠,搬来安在这儿的。灯也没什么稀罕。”这盏基督雕像灯笼,想必是从前禁教时期造的。石头的质地粗糙易脆,上面的浮雕人像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毁损残破,只有头脚和身子依稀看出个形影来。恐怕当初的雕工也很简陋。长袖几乎拖到下摆处。双手似乎合十,手腕那里略微凸出,辨不出是什么形状。印象之间,与菩萨和地藏王是截然不同的。

  这盏基督雕像灯笼,不知从前是为了表示信仰,抑或是用来当作摆饰,标榜异国情调。如今因其古色古香,才搬到千重子家店铺的院子里,摆在那棵老枫树脚下。倘使哪个来客发现了,父亲便说“那是基督像”。至于店里的顾客,难得有人留心大枫树下的旧灯笼。即或有人注意到,院子里竖上一二盏灯,本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也不会去看个仔细。

  千重子的目光从树上的紫花地丁向下移,看着基督像。千重子上的不是教会学校,但她喜欢英语,常出入教会,读《新旧约全书》。可是,给这盏灯笼供花点烛,却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灯笼上哪儿都没雕十字架。

  基督像上面的紫花地丁,令人联想起圣母玛利亚的心。于是,千重子从基督雕像灯笼抬起眼睛,又望着紫花地丁。蓦地,她想起养在旧丹波瓷壶里的金钟儿来。

  千重子养金钟儿,比她最初发现紫花地丁在老树上含苞吐蕊要晚得多,也就这四五年的事。在一个高中同学家的客厅里,她听见金钟儿叫个不停,便讨了几只回来。

  “养在壶里,多可怜呀!”千重子说。可是那位同学却说,总比养在笼子里白白死掉强。据说有些寺庙养了好多,还专门出售金钟儿的崽。看来有不少同好者呢。

  千重子养的金钟儿如今也多起来了,一共养了两只旧丹波壶。每年不迟不早,准在七月初一前后孵出幼虫,八月中旬开始呜叫。

  只不过它们出生、鸣叫、产卵、死亡,全在又小又暗的壶里。但是壶里可以传种,也许真比养在笼子里只活短暂的一代强。全然是壶中讨生活,壶中亦别有天地。

  千重子也知道,“壶中天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说是壶中有琼楼玉宇、珍馐美酒,完全是脱离尘世的化外仙境。是许多神仙传奇中的一个。

  然而,金钟儿却并非因为厌弃红尘才住进壶里的。它们虽然身在壶中,却不知所处何地,就那么苟延残喘下去。

  顶叫千重子惊讶的,是要不时往壶里放入新的雄虫,否则同是一个壶里的金钟儿,繁衍的幼虫又弱又小。因为一再近亲繁殖的缘故。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一般养金钟儿的人,彼此经常交换雄虫。

  眼下正是春天,不是金钟儿引吭的秋天。可是,千重子从紫花地丁今年又在枫树干的洼眼里开花,联想到壶里的金钟儿,这两件事并不是毫不相干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古都·虹(花口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4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