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兰
页数:154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81997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两个维度探讨产教融合的具体内涵,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先分析工业4.0对物流行业和职业教育的影响,然后探索工业4.0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下篇探讨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的适应性,以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核心要义在于根据产业需求变革,分析和探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作者简介
徐兰,女,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主持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市级课题多项。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主要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2020年荣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2021年荣获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目录
上篇: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章 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变革
一、工业4.0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二、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物流
三、工业4.0背景下我国物流行业智能化改革升级路径
四、结论与启示
第二章 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适应工业4.0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二、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工业4.0技术对物流管理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二、适应工业4.0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条件
四、工业4.0背景下服务物流行业的多方协同育人框架
五、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人才胜任力培养
一、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胜任力特征
二、促进物流管理人才胜任力形成的基本路径
三、支撑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
四、结论与启示
下篇: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研究
第五章 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的内涵意蕴
一、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的内涵意蕴
二、促进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提升的制度设计
三、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产教融合理念下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内涵建设
一、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内涵建设特征
二、提升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内涵建设的行动方略
三、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企业主体地位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一、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二、德国职业教育保障企业主体地位的具体举措
三、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企业主体地位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四、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框架构建
一、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显著优势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三、推动我国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实现的框架构建
四、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评价对象:职业教育质量
二、评价主体:以企业为主导,多方参与
三、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流程
四、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论与启示
第十章 广东省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专业适应性建设的基本要义
二、增强专业适应性建设的理论研究
三、促进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四、保障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与启示
第十一章 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
一、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分布特点
二、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模式变革
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布局耦合关系
四、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五、结论与启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变革
一、工业4.0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二、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物流
三、工业4.0背景下我国物流行业智能化改革升级路径
四、结论与启示
第二章 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适应工业4.0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二、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工业4.0技术对物流管理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二、适应工业4.0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条件
四、工业4.0背景下服务物流行业的多方协同育人框架
五、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人才胜任力培养
一、工业4.0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胜任力特征
二、促进物流管理人才胜任力形成的基本路径
三、支撑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条件
四、结论与启示
下篇: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研究
第五章 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的内涵意蕴
一、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的内涵意蕴
二、促进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提升的制度设计
三、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产教融合理念下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内涵建设
一、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内涵建设特征
二、提升高水平专业群适应性内涵建设的行动方略
三、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企业主体地位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一、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二、德国职业教育保障企业主体地位的具体举措
三、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企业主体地位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四、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框架构建
一、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显著优势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三、推动我国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实现的框架构建
四、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评价对象:职业教育质量
二、评价主体:以企业为主导,多方参与
三、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流程
四、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论与启示
第十章 广东省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专业适应性建设的基本要义
二、增强专业适应性建设的理论研究
三、促进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四、保障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与启示
第十一章 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
一、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分布特点
二、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模式变革
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布局耦合关系
四、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五、结论与启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