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东升
页数:24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5157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由于考古发现的数量有限而且没有文字记载,对大多数人而言,远古社会各阶段人类生存的状况是十分模糊的。社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研究人类文化进程和梳理、分析某个重要节点、转折点时,通常要结合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俗学等各方面的新资料,来对远古时期人类政治生态、经济社会结构和生存、生活方式,尤其是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文化形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探讨和评价,得出新的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结论。关于沂蒙地区史前社会形态和历史文化的研究亦遵循这种方法。 社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将人类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大体界定为山林文化、山麓文化、河谷文化三大重要时期。“山林文化”时期通常是指旧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繁衍和进化,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人类以集群的方式且无正规组织形式地散居在广袤的原始森林,使用木棒或石头等未经加工的工具猎取食物,过着非常原始的群居渔猎生活。“山麓文化”时期通常是指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期。人类以群居的方式进行聚散地改变,即从原始森林深处慢慢转移到有水和土地的森林边,这也被社会学家称为渔猎经济向农业生产经济的过渡时期。“河谷文化”时期通常被称为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集群已经进化到较为高级阶段,人类纷纷从各自的发祥地沿河流的走向而迁移,寻找便于耕种和养殖的平原地区,逐步发展原始的种植业和畜牧业,进入主动从事农业生产并自行创造自身生活资料的新时期,人类逐渐从原始生活慢慢进入文明社会。因此,研究沂蒙地区的文化发展要以考古发现为基础,梳理出这一地区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脉络,寻根溯源,以文化发展的地域性特点,研究文化对沂蒙地区人民精神品质产生的重要影响。
目录
第一节 从史前文化源头到东夷文明,尽现中华大地物殷俗阜
第二节 东夷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析
第三节 从考古发现分析东夷文化特色
第四节 东夷文化的传播及影响力研究
第五节 近古时代华夏文化与东夷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第六节 沂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研究
第七节 隋唐时期沂蒙地区文化特点研究
第八节 宋金元时期沂蒙地区文化的散射之状
第九节 明清时期沂蒙地区儒家文化发展样态探究
第二章 沂蒙地区红色文化研究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临沂树起反帝反封建之旗
第二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地区党组织的重要活动
第三节 为实现全面抗战和建立敌后根据地而斗争
第四节 精神高地——山东抗日中心、军政机关要地沂南县
第五节 沂蒙人民奋勇抗日,以命达仁
第六节 沂蒙三女子书写大仁、大义、大爱的千古颂歌
第七节 人民战争人民打——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战歌
第八节 淮海战役,沂蒙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
第三章 新时代传承、实践、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研究
第一节 新时代传承、实践、弘扬沂蒙红色文化须雷厉风行
第二节 新时代传承、实践、弘扬沂蒙红色文化问题分析
第三节 开展传承、实践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社会实效性研究
第四节 沂蒙红色文化之甘于自觉奉献精神的社会影响研究
第五节 沂蒙红色文化之女性甘于自觉奉献精神品格研究
第六节 沂蒙红色文化之经济理念促进地区发展作用研究
第七节 沂蒙红色文化之物流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八节 传承、实践、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展现创新兴业新局面
第九节 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化沂蒙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
附录 临沂大学沂蒙红色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